衛少年當中算是比較出眾的,因此他也得了個管事的銜,另外,俞國振的窯爐設計,他也出過不少氣力,在如何建窯這上面,他是難得的權威了。
還有四個在南京僱的窯工跟著他,充當他的助手。
“好,好,既然已經運來了,你便調配人手,用這高嶺土先建一座試驗窯吧。”俞國振放手讓他施為:“這邊的事情,我就便交與你了,還有坩鍋,窯制好後,先試試坩鍋能否燒出,記得讓家學裡的那些小子來幫忙,注意他們的安全就是……”…;跟隨俞國振一起來的,還有近二十名家學裡不到十四歲的少年,蔣佑中現在是他們的頭頭,這些少年俞國振對他們的期望甚高,只要有時間,就要親自過問他們的功課。
這近二十人是從數十名家學孩童中挑出的,都是聰明肯學願意吃苦,因此才得了俞國振的青眼,被他從襄安直接帶到新襄來。
“是,小人明白小官人的意思!”紀循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這些十四歲以下的少年,正是奇思妙想最多的時候,俞國振將他們組織起來,每三人一組,專門做各類分組試驗,象坩鍋的原料,紀循是軍中鐵匠,倒是略知一二,無非是石灰、瓷土、粘土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後高溫煅燒,但具體何種比例最佳,他就不知了。
這個時候,家學孩童就可以派上用場了,他們按各種不同比例來分好,再進行分組試驗,這樣既可以培養這些孩童的實證精神與動手能力,同時也讓他們參與到新襄的建設之中,增加他們對新襄的歸屬感。
“千萬注意他們安全,這幫小子,皮得緊,該打罵時你只管打罵。”俞國振又交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