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此!
從華清號開始,龍門船坊就在不停地擴張產能中,如今已經造出大中型船舶四十艘以上,而新襄鐵器工坊製造的鋼鐵龍骨、肋條,加上蒸汽烘乾技術等,使得制約造船業發展的最大瓶頸材料這一塊也得到了很好地解決。這十餘艘大船,其中除了三艘戰艦之外,其餘十二艘,不是運兵船就是補給船,有了它們,俞國振可以很輕鬆地運送兩三萬人!
當然,那樣的話會有些擁擠,而且運兵不是運移民,必須保持適當的舒適性,唯有如此,才能維持部隊計程車氣和戰鬥力。而且此次北上,除了運兵之外,這些船還有一個任務,他們抵達登萊之後就會轉向耽羅,藉著北風,再運送一趟東江鎮的移民南下。
俞國振計劃這一趟南下至少要運送三萬人。
“官人,虎衛第一團、第二團,教導團共三千人,全部作戰物資,都已裝船完畢,請指示!”
齊牛向俞國振行禮報告,俞國振點了點頭,看著站在各船甲板上的軍士,敬了一個禮。
此次北上,他從新襄、會安抽調了三千人,再多人手就抽不開了,畢竟南海這裡還有一大攤子事情要做。而在登萊,顧家明那裡有第三團的兩千人,在耽羅,將岸那裡有第一、二團的兩千餘人,總算加起來,便有七千人,已經佔了新襄全部武力的三分之一強。
即使經過一年的擴張,如今新襄全部武力也是一萬八千人罷了。
有這七千人,再加上孫臨手中一萬五千的登萊兵,俞國振可以調動的兵力達到前所未有的二萬二千人,足夠與建虜主力進行一兩場正面決戰了。當然,前提是戰局沒有崩壞,俞國振用不著以這二萬二千人去應對建虜多達十餘萬的八旗和僕從。
這個時候,俞國振並不知道,孫臨部主力已經被高起潛調離了駐地,甚至在濟南,也只留下了兩千人。
因為冬季逆風,從新襄抵達青島口,需要五十餘天的時間,俞國振更不知道在這五十餘天,京畿的戰況會發生什麼樣的驚天鉅變!(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四三四、泉城溢血滿濟南(一)
十二月的膠東,還是極冷的,特別是今年,據說運海早早就凍住了。
好在青島口是不凍港,羿港同樣也是,故此顧家明才能在青島口再次見到將岸。
上回將岸來,是以總督身份要求虎衛留在登萊,隨時觀察戰局變化再做決定,這一次則是在接到戰局發生劇變的訊息後,不得不親臨青島口,與顧家明商議應對之策。
盧象升,戰死!
以兵部尚書銜總督天下軍務的盧象升,因為手中兵力微少幾無糧餉,在京畿一帶遲遲沒有取得決定性的戰果,而崇禎已經失去了耐心,有意以孫傳庭取代他。後為薛國觀、楊嗣昌以“不宜臨陣易帥”所阻止,改派已經威脅到薛國觀首輔之位的次輔內閣大學士劉宇亮督師(實際歷史中劉宇亮任首輔),奪盧象升尚書銜改為侍郎,再次拒絕其合兵會戰的建議,逼其進援真定。
不僅如此,楊嗣昌唯恐盧象升死之不速,再度分盧象升兵給陳新甲,盧象升手中只有五千疲弱之師,就連他自己一手拉扯出來的天雄軍也為人所奪。楊嗣昌還不撥給盧象升糧餉,逼得這五千人只有以冷水充飢,盧象升向離他只有五十里的高起潛求援,孫臨聞訊欲疾馳相救,結果卻被高起潛以軍法所止。盧象升在悲憤絕望之中向士兵下拜:“吾與爾輩並受國恩,患不得死,勿患不得生!”
就以這五千疲弱飢寒之兵,盧象升在蒿水橋與清大兵戰。總兵王樸未擊先逃,總兵虎大威、楊國柱為盧象升忠義之心所激,率部奮戰。自晝及夜,終因寡不敵眾,全軍大敗。盧象升拒絕突圍,手執白刃,親自格殺數十人。身被四箭三刃,馬蹶而遇難。
盧象升兵敗之後,高起潛聞訊逃遁。偏偏這太監逃命都逃錯了方向,一頭投進了清兵包圍圈中,其眾大潰。孫臨率登萊兵血戰破圍,而高起潛逃遁之時又以登萊兵殿後,孫臨連番苦戰,彈盡糧絕,登萊兵損失慘重,孫臨只得向南退卻。
戰到此時,孫臨終於悔不當初了。他在登萊積攢的一點實力,幾乎全部消耗乾淨,已經再無續戰之力!
“情形就是如此,如今建虜南下。孫臨已經退至德州,楊嗣昌將諸軍都調至德州,防建虜深入山‘東,山‘東巡撫顏繼祖已經將後至德州,諸路援軍也會聚於此。”顧家明用根小棍指著地圖:“建虜可是不準備讓咱們過個安穩年了。若是入了山‘東,我們這也會受到威脅!”
“嘶!”
將岸看著地圖,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