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了口冷氣。
地圖上將雙方兵力擺得很清楚,明軍雖然大軍雲集,卻都龜縮於城中,將廣闊的野外都讓給了建虜。建虜可以毫不費力地在各地遊走機動。而明軍反倒象是陷入了重重包圍寸步難行。他看了看顧家明所指的德州,又看了看北面的建虜大軍,神情凝重地道:“山‘東只守德州門戶就行了?”
“自然不成,不過建虜若是……”說到這,顧家明的臉色也變了,話都無法說下去。
他也想到一個可怕的問題,若是建虜繞過德州防線的話,當如何應對。
建虜繞過德州不攻,以明軍的習性,絕對不敢出城野戰,到那時,整個山‘東半島,都會任建虜馳騁!
他二人對望了一眼,神情都不好看。
“不會這麼糟吧?”
“事情往往如此,你想到的最糟情形最有可能出現。”將岸起身整了整帽子:“你還是我去濟‘南府?”…;
“自然是我去,我才是軍事主官!”顧家明道。
“那好,我便在此,我會將耽羅島上能調動的兵力全都調來,好在為了維持島上秩序,小官人吩咐我建立了武裝警備隊,虎衛調來了也不虞建虜或者倭國攻島。”將岸道:“事不可為的話,你領著張佈政退至青州府,我帶人去接應你!”
兩人既是下了決斷,頓時行動起來。
崇禎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濟‘南府。
張秉文站在城頭,憂心如焚,看著周圍一片冬日凋零,他長嘆了一聲。
他知道這一嘆只能顯得自己無能,但卻不得不嘆。他已經連上了六道求援的表章,但至今毫無音訊。他也向德州告急,可是同樣也沒有人回應。
城中人心惶惶,大家都知道,建虜與僕從軍加起來有數十萬眾,而城中守兵總數……還不足三千!
“張公,如今嘆亦無用,是戰是守,請老爺決斷!”
說話的是宋學朱,乃是山‘東巡按,他聞知建虜威逼山‘東,自外地星夜趕回濟‘南,人還未入城,便聽說建虜已經繞過重兵把防的德州,自東昌府臨清進入了山‘東境內。
“城中原有三千標兵,被顏巡撫帶去了德州,如今只有老弱鄉兵五百,登萊兵兩千……”
說到這,張秉文神情有些抑鬱,他想起孫臨應旨勤王前經過濟‘南時曾抱怨過,說是俞國振令他留三千精兵於濟‘南,可他手中兵力不足,只能留兩千於此。若是孫臨當時多留一千兵,張秉文也不會如此捉襟見肘。
五六十萬人口的濟‘南城,靠著這不足三千人,如何能守!
“張公,此報國之時,張公不可先怯!”宋學朱厲聲道。
“是,宋巡按說的是。”張秉文口中回應,心中的猶豫卻是半點未解。
一死報國恩是簡單的事情,張秉文也不怕死,可是濟‘南府幾十萬百姓怎麼辦?
若是俞濟民在此,那就好了……
他這個念頭才生起,就見一個僕人匆匆跑來:“老爺,老爺,夫人有請!”
張秉文對於夫人方孟式是相當敬重的,方孟式嫁與他後,至二十餘歲乃未有子息,乃為他延聘揚州陳氏為妾,妻妾之間甚為相得,待妾生的三個兒子也視若己出。聽得夫人有請,他搖頭苦笑:“巡按且稍候。”
宋學朱心中不憤,現在是什麼時候,不思慮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建虜,卻被婦一召即回,這是何道理!
不過他也知道,張秉文此時心亂如麻,回去只怕是要交待後事了。
回到府中,方孟式問道:“妾在院中也聽得外頭鬧紛紛的,說是建虜要攻來了,不知情形是否真如此?”
“夫人放心,並無大礙。”張秉文道:“為夫會處置的。”
方孟式與他成親數十年,當然知道他的習性,微微嘆了口氣道:“相公休要安慰我,當初子儀南下時,曾給了我一封信,說是濟民讓她轉交的。”
“咦?”張秉文愣了。
“子儀說姑丈剛毅忠直,若是濟‘南處於危局,姑丈必不肯棄城而逃。而且姑丈為人嚴正,濟民有些話不好說,便留了此信。”方孟式轉述了方子儀的話,然後將一封厚厚的信推了過去。
“濟民真有未卜先知的本領。”張秉文淡淡地道,接過信攤開一看,然後神情大變。
因為信中第一句便是“建虜或犯濟,而濟城兵少,難以維持。”
這封信應該是崇禎九年時俞國振南下時留的,兩年多近三年前,他就料到,建虜可能會侵犯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