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義昭的信,正好給了籌劃上洛的信長一個非常好的理由。
前來說服信長的,就是後來信長命中的災星——明智光秀,正是因為對明智光秀的賞識,信長要求明智光秀成為自己的家臣,並得到了將軍的同意。當年七月,足利義昭從越前來到了岐阜城,與他的支持者會面。雙方開始在“各取所需”的利益基礎上達成了合作協議。信長上洛的理由非常充分:擁護合法的幕府將軍重新回到京都,*謀害前任將軍的罪人。
要上洛,僅僅有個“光桿將軍”是不夠的,南近江的六角和北近江的淺井都不會輕易讓你透過他們的領地。而偏偏這兩家都極其棘手。
淺井家是北近江的控制者,北近江原來是京極家的領地,淺井則是北近江的土豪。在淺井亮政當政時期,淺井家與當地的國人眾相勾結驅逐了京極家,成為北近江的主人。到其子淺井久政時期,由於戰敗,淺井家一度投靠南近江的六角,六角義賢就把名字裡的“賢”字賜給久政之子猿夜叉,取名淺井賢政。此人就是後來的淺井長政。
淺井家有非常獨特的“*”制度,這個制度在當時可以說有點匪夷所思。淺井家重要家臣海北氏、赤尾氏、磯野氏等組成的議政會議擁有很大權力,幾乎類似於後世的貴族參議院。就是這群家臣拒絕了久政依附六角的要求,久政被迫退出政壇,把家督之位傳給兒子淺井賢政,賢政在重臣的擁護下獲得了執政權,就改名淺井長政,與六角徹底決裂。
淺井和六角的糾紛給信長一個機會,他可以利用這個糾紛採取不同的手段來對付近江的兩大勢力。對於淺井,他決定籠絡。信長將妹妹阿市送到近江嫁給長政,雙方締結了聯姻關係。淺井的家臣雖然對和尾張“大傻瓜”聯姻一事不以為然,不過也沒有表現出太激烈的反對。在淺井長政的說服下,雙方的關係就這樣確立下來。
永祿十一年(1568)九月,織田與淺井聯軍開始了上洛之戰,南近江的六角義賢冥頑地成為最後一個抵抗上洛軍的人,他付出的代價是觀音寺城陷落,南近江的六角家滅亡。同時,六角家的日野城主蒲生賢秀宣佈投降織田家。信長非常賞識賢秀的兒子鶴千代,決定將他招為女婿,這位乘龍快婿就是後來的蒲生氏鄉。
六角的滅亡和蒲生氏等近江豪族的投靠掃清了上洛的最後障礙,而權力真空的京都又一次發生了變化,松永久秀和他所扶植的三好義繼兩人與三好三人眾發生了矛盾。信長大軍一到,這對昔日的“盟友”作鳥獸散,三好三人眾逃跑,松永久秀和三好義繼則宣佈投降,然後搖身一變,從“將軍謀殺者”變成了“上洛擁護者”,堂而皇之地成為新幕府的臣子。
從九月出發,十月就完成了上洛的壯舉,這一速度快得驚人,也足以讓九泉之下的今川義元羨慕不已。十月二十八日,足利義昭在京都宴請信長,這位幕府的十五代將軍在他的“恩人”面前顯得有點諂媚,畢恭畢敬地把幕府管領的位置授給信長。這對信長來說已經是非常大的榮耀,要知道,這個位置當年可是“三管”家才有資格坐的。但信長的表現卻頗為冷淡,他拒絕了將軍的好意。誠惶誠恐的將軍又提出由信長來擔任“副將軍”,這比管領又高了一等級,但信長還是拒絕了。也許在信長心中,他根本不希望自己成為這個“上洛旗幟”的屬下。義昭對他來說是個道具,現在道具暫時不用了,可以放一邊,但沒有讓道具天天壓在自己腦袋上的道理。在推辭了一切封賞後,信長留下明智光秀和羽柴秀吉為京都奉行,自己回到了岐阜城。
亂麻之章(10)
但信長的兩次拒絕讓足利義昭疑慮重重:“這個你也不要,那個你也不要,你究竟想要什麼?難道你想要我將軍位置不成?”歷來就有“功高震主”的說法,當功勞高到賞無可賞的時候,就只好賜死。信長對足利義昭有“定鼎再造”之恩,他卻一無所求,這就不能不使作為幕府將軍的足利義昭心生疑竇。況且義昭是個毫無實力的“光桿將軍”,兄長又是死在強力家臣的手中,他很怕松永久秀導演的“永祿之變”在自己身上重演,沒準這一次的主角就換成了他和信長。於是,他開始極力拉攏近畿的各大土豪,同時開始籌劃一個陰謀,一張包圍網正在信長周圍悄悄地鋪開。
六、信長包圍網
上洛之戰是信長一生中最順利的一戰,事先,誰都沒有想到這個尾張鄉下的土包子竟然能率先實現上洛的壯舉。就是因為太過於順利,中間也潛伏著種種危機,比如,在信長上洛時獻上名茶器九十九發茄子投降的松永久秀就絕對不是一個乖乖聽話的傢伙。而逃走的三好三人眾也沒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