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上洛”,也就是進入京都,擁護或者成為幕府將軍,覲見並接受天皇的冊封。這對戰國大名來說,是一個夢寐以求的榮耀。今川義元就因為這兩個字而在尾張掉了腦袋。其實,一手毀掉今川義元上洛夢想的信長,也有一個上洛夢。他竭力攻取美濃,不只是為了報岳父被殺之仇,更重要的還是取得上洛的通道。美濃攻略的成功標誌著信長上洛的夢想已經完成了一半,到目前為止,他還需要完成兩件事:其一是尋找上洛的理由,沒有光明堂皇的理由冒冒失失上京都去會被全天下人當成野心家,從而成為眾矢之的,今川義元就是榜樣;其二則是要想辦法透過近江國,這是橫在美濃和京都之間唯一的障礙。
亂麻之章(8)
命運總是眷顧幸運的人,作為“戰國風雲兒”的信長就是這樣一個幸運的人。當他需要上洛的理由時,上洛的理由就從天上掉下來正好砸在他的腦袋上。因為就在信長攻略美濃的同時,京都發生了一起大事。
此時的足利幕府,就好比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周天子,雖然沒什麼實力,但至少還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當時,足利幕府的“掌門人”是著名的“強情公方”足利義輝。他因曾拜原卜和上泉信綱兩大劍豪為師而獲得“劍豪將軍”的美名。
足利義輝於天文十五年(1546)接任幕府將軍,當時,其父足利義晴因與幕府管領細川晴元對立而流亡於近江,足利義輝就在流亡中接任了將軍職。兩年後,他結束流亡生涯和父親一起回到京都。但幕府管領細川家又發生了內亂,作為“三管”之一的細川家沒落,兩代將軍被迫再次流亡近江。天文二十一年(1552),足利義輝(當時名為足利義藤,次年改名義輝)和京都的實際控制者三好和解返回京都。第二年,雙方關係再度緊張,足利義輝第三次流亡近江,投靠南近江的六角義賢。
或許就是在這三次流亡生涯中,足利義輝認識到恢復幕府權威的關鍵就在於樹立幕府對各地方大名的威望。永祿元年(1558),結束流亡的義輝再次回到京都,採取了種種措施,透過授予守護拉攏大名,利用幕府僅有的威信協調大名之間的紛爭,同時聯絡畠山、六角等勢力對抗三好。足利義輝的行動引起了三好勢力的警覺。
陸舟(りくしゅう)之松:京都是室町時代的政治中心,在那裡仍然留下了許多室町時代的遺存。位於金閣寺方丈北面的陸舟之松,傳聞是第三代室町將軍足利義滿親手栽種。控制近畿的阿波淡路國的三好家原本是細川的家臣,在細川家衰落後就成為京都的實際控制者。三好長慶於永祿七年(1564)死後,三好家的實權就控制在三好三人眾(三好長逸、三好政康、巖成友通)以及另一位陰險狡詐的“壞人”手中。這位“壞人”就是與北條早雲以及“蝮蛇”齋藤道三齊名的“戰國三大梟雄”之一——松永久秀。
永祿八年(1565)五月十九日,松永久秀與三好義繼帶著軍隊突然包圍了將軍所住的二條御所。“劍豪將軍”足利義輝身邊只有30來號人,雖然他本人武功比較高,但究竟雙拳難敵四手,只好在火光熊熊的二條御所切腹。將軍的死,在京都留下了一個權力真空的局面,於是三好家決定擁護足利義榮為“傀儡”將軍。
政局並沒有因此而安定。足利義輝有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出家在外,在這次政變中被家臣細川藤孝救了下來,一群人匆匆逃亡到南近江,投靠南近江六角義賢的下屬和田惟政。次年,這位法名“覺慶”的“遺孤”還俗,改名足利義秋,宣佈自己才是將軍家合法的繼承者,並要求各大名起兵*京都的三好與松永叛軍。與此同時,六角家與三好家日益和睦,為了逃避松永、六角、三好的追殺,足利義秋逃到了越前,投靠於當地的朝倉義景。
信長接到了義秋的要求,但永祿九年(1566),信長正在河野島遇上“前所未有的大敗北”,對上洛這個事情,沒有實力也暫時沒有興趣。越前的朝倉在文化上成績斐然,越前是戰國時期文化的集中地之一,但朝倉義景本人對上洛這個事情提不起慾望,同時他也覺得上洛是一項“有前途但是危險”的工作,在前途和危險性面前,實力平平的朝倉考慮的更多的恐怕是後者。朝倉義景覺得與其帶著這個“光桿將軍”上京去,還不如在家裡賞賞花喝喝茶這樣比較安全。
亂麻之章(9)
於是永祿十一年(1568),焦急的“貧乏公方”足利義昭(當年改“義秋”為“義昭”)又一次寫信給信長,要求援助。而當時的信長在做什麼呢?他剛剛平定美濃,移居岐阜城,同時定製了一枚“天下布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