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河北遊匪,後跟隨劉銘傳的淮軍來到臺灣,充當撫轅親兵。當時副將方某為武巡捕,以李文奎犯軍令將之革退,李文奎就轉投中軍黃翼德,充當營中小隊長。後來黃翼德前往廣東募兵,由副將方某臨時署理中軍,方某見到李文奎後很不爽,便再次將之革退。由此,李文奎對方某恨之入骨,伺機準備報復。由於此人一貫喜好交結朋友,匪類黨徒遍臺北,甚至巡撫衙門內外都有他的朋友。
當時,唐景崧的女婿餘某回大陸,李文奎率黨徒在半路上搶劫其武裝,餘某的護勇逃回巡撫衙門,李文奎帶領黨徒追來,正好副將方某從衙門出來,李文奎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當下就操刀直砍方某的脖子,方某猝不及防,被砍中後逃回門中,被李文奎和黨徒追上後亂刀砍死。中軍護勇們見狀都鼓譟起來,形成叛亂之勢。
唐景崧聽到外面喧囂,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便派差官出去看看,差官剛出儀門,便被亂兵砍了幾刀,急忙逃回。叛軍匪徒擁進衙門要殺唐景崧,正好唐景崧出來,這些匪類猝然見到巡撫大人,心裡害怕,便收刀直立,並假稱無事。唐景崧見事不妙,也就假意撫慰。由於李文奎徒黨甚多,唐景崧不敢深究,只得令李文奎充當營官,以防止這些人作亂。為掩飾副將方某被殺的真相,唐景崧假模假樣的張帖通緝殺方副將之賊,由此手下將領多有不服,產生離心,而李文奎這些匪兵也更加猖狂。
由於清政府命令在臺官員全部返回大陸,福建水師提督楊岐珍、臺灣鎮總兵萬國本及統兵官廖得勝、餘致廷等人先後率領部分營兵離臺,在臺的清軍正規軍除了劉永福所部完整外,其他駐軍實力都大為受損。幸好當時臺灣民眾自發組織了義軍,以補兵力之不足。當時,全臺義軍統領丘逢甲統有十營義勇,吳湯興作為臺灣府臺軍統領也統領了六營義勇。後來,劉永福任命簡成功為義軍統領,也統有十一營義勇,以協防颱南。
這裡要特別介紹一下丘逢甲。丘逢甲又名倉海,臺灣陷落後常自稱海東遺民。丘逢甲的曾祖在乾隆年間舉家來到臺灣,定居於彰化縣翁仔社。丘逢甲從小就胸懷大志,“毅然以天下為已任”。後來丘逢甲中了進士,並欽點工部主事虞衡司。但他對在朝廷中做官沒有興趣,便告假還鄉,在臺中府衡文書院講學。
甲午戰爭爆發後,丘逢甲以為臺灣孤懸海上,日本覬覦已久,曾對友人長嘆道:“天下自此多事矣!日人野心勃勃,久垂涎於此地,彼詎能恝然置之乎?”在危急之下,丘逢甲提議組織義軍,以加強戰備。唐景崧後來命丘逢甲總辦全臺義勇事宜,“遴選頭目,招集健兒,編伍在鄉,不支公帑,有事擇調,再給糧械”。1895年3月,丘逢甲組成了十營義軍,防守臺北。
6.3、基隆、臺北的陷落
當臺灣民眾正在積極醞釀抗日救亡行動時,日本也伸出魔爪,準備使用武力侵佔臺灣。
正如伊藤博文所云,臺灣“尚未下嚥,飢甚”,就在煙臺換約後的第三天(1895年五月十日),日本政府立刻將海軍軍令部部長樺山資紀晉升為大將,並任命其為臺灣總督兼軍務司令官,儘快武力佔領臺灣,以防夜長夢多,列強幹涉。
事實上,在清廷派李經方辦理割臺事宜之前,日軍就已經開始對臺灣發動了進攻。當時,樺山資紀親自指揮總督府直屬部隊將校百名、戰馬千匹、士卒萬人,會同侵略遼東半島的日本近衛師團(由陸軍中將北白川能久親王指揮,規模是樺山資紀所率部隊的兩倍),兩路大軍先後駛入琉球中城灣,會合後稍作停留,隨後便向臺灣進發。
日軍到達臺灣海面後,經過偵察發現基隆炮臺堅固難攻,便決定在基隆以東五十里的澳底登陸。五月二十九日,日本軍艦佯攻基隆炮臺,做出一副要登陸的樣子,以吸引守衛清軍的注意力並牽制其的兵力。隨後,日軍近衛步兵第一旅團則悄悄的由運兵船運至澳底,先行登陸。
澳底距離基隆約五十里,當時為一荒灘,但此地港灣水深,有利於軍艦停泊。這裡本來有福建提督楊岐珍的防營防守,但楊岐珍後來奉清廷命令率隊內渡,後來這裡只有總兵曾照喜統帶兩營土勇在此駐守,而這兩營土勇都是新募計程車兵,剛成軍三天,士兵們未經訓練,幾乎沒有戰鬥力。
果然,日軍登陸的時候,雙方剛一交火,曾軍當下死四人,餘下計程車兵即驚慌逃走。日軍在澳底輕鬆的登陸後,於次日凌晨向基隆開進。但日軍沒有想到的是,澳底離基隆雖然只有五十里,但沿途坎坷難行,一路上滿是高山峻嶺,路途艱難,唯有一條羊腸小道,可直通基隆。日軍由於攜帶了過多的輜重,特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