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投降了左宗棠,做了甘軍首領。慈禧太后把甘軍調到北京後召見了他,老董說:“臣無他能,惟能殺洋人耳。”其實就是一個莽夫。甘軍本是土匪軍,一向軍紀敗壞,武器裝備也差,庚子年亂時,甘軍就沒少參加搶劫,後奉命攻打使館,兩個月都拿不下來,而使館守兵僅有四百人。
八國聯軍進京後,董軍大掠後逃回老家甘肅。因董福祥是回部將領,要懲殺罪魁的時候,恐怕會激起回民叛亂,不敢對老董處以死罪,最後將之革職禁錮在家了事。後來端王載漪被免一死,發配新疆,據說董福祥還想挾回部之眾,擁端王叛亂,但只是個傳言,董福祥最後老死回中。
啟秀也是翰林出身,後官至尚書。同為理學愛好者的老資格徐桐對他很欣賞,把他推薦給了當權派剛毅,於是一起搞仇洋活動。主和派袁昶、許景澄被殺的詔書,就是出自啟秀的手筆。慈禧太后逃跑後,啟秀沒有及時跟上,結果與侍郎徐承煜一起被日本兵抓去。
徐承煜就是大學士徐桐的兒子,當時的刑部侍郎。袁昶、許景澄、立山、徐用儀、聯元的被殺現場,都是由小徐監斬,小徐當時還頗為洋洋自得,許景澄臨時前,小徐,我先到陰間等你啊。後來小徐果然沒有多活幾天。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後,小徐跟老徐說,老爸你自殺吧,我到陰間去伺候您!老爸上當又上吊,但千古一難惟一死,小徐對自己下不了手,但後來還是被日軍抓到,與啟秀一起被關在日軍駐地。
辛丑年正月,朝廷下詔處死徐承煜和啟秀,日本軍官聞訊後給兩人置酒餞行,酒到中席,透露正法之旨已到,小徐臉色大變,連聲喊冤,上滾下爬,對洋人罵不絕口。啟秀還算冷靜,知道大喊大叫也無事於補。兩人第二天被送到刑部換好衣服,啟秀從容就戮,而小徐已嚇得有如爛泥。洋人到後,拍照完畢,驗明正身,兩人同時被殺。
正所謂,“昔日監斬官,今日階下囚!”
端王載漪,實為庚子年北京當權派之首,權傾一時。載漪因慈禧太后立其子溥俊為大阿哥,按清世家法,立大阿哥即為廢立做準備。但各國公使不以為然,不加承認(不賀),這給載漪頭上澆了瓢涼水,載漪於是極恨洋人。
正好義和團興起,以滅洋為號召,載漪聽後大喜,派剛毅、趙舒翹等先後引導拳匪入北京。庚子年五月,載漪管理總理衙門兼管虎神營,兵權外交,一手掌握。許景澄、袁昶、徐用儀、立山、聯元說不能和列強開戰,都被載漪所殺。各國公使前往總署赴約,載漪派虎神營埋伏在路中,將德使克林德殺掉。通州失陷後,載漪還想殺奕劻、榮祿、王文韶、廖壽恆、那桐等人,因為北京城破沒有得逞。
後來載漪跟隨老太后到西安。議和後,載漪以為自己罪重,肯定要腦袋搬家了,但後聽說以懿親加恩發配新疆,永遠監禁,大喜過望……總算保住一條老命!
8.11、庚子餘聞一:宣戰和使館區屢攻不下的原因何在
慈禧太后並不傻,在明知不敵西方列強的情況下,何至於會悍然宣戰?這個問題的確難倒了不少歷史學家。
慈禧太后的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上說大概應該定義為歇斯底里。老太后雖說一直就是個潑婦,在國內,她要撒潑大家也無可奈何。但如此聰明之人,這次何至於不顧一切的撒潑撒到洋人身上,實在是讓後輩好生奇怪。
有人說,老太婆的忽然放潑,是因為一封假情報所引起的。
我們姑且把鏡頭推回去,來看看這是怎樣的一封假情報。五月二十日慈禧太后召開御前會議,本已決定召回李鴻章和袁世凱,意在和洋人講和。但就在這天的深夜,一個黑影急匆匆的敲開榮祿家的大門,榮祿起來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心腹江蘇糧道羅嘉傑的兒子,奉父親之命星夜趕來告密。
羅公子帶來一個壞訊息,說各國公使已經聯合決定,“勒令皇太后歸政”,榮祿聽後大驚失色,手足無措他很清楚自己在戊戌政變裡所發揮的作用,如果十一國勒令皇太后歸政,光緒帝復出,自己就是十個腦袋,也得搬家了!
這可真是個難熬的夜晚啊!榮大人彷徨終夜,天剛矇矇亮,就緊急入宮稟告老太后。這一下,輪到老太后魂飛魄散了!慈禧太后是知道洋人厲害的,當年她的丈夫咸豐帝可不就是給洋人逼死的?現在老太后終於明白,洋人不肯朝賀王儲的原因,原來是要逼她歸政,擁光緒帝復出!如今一切都明白了,老太后最擔心的這個可能,想不到如今竟然就要成為事實。
老太后悲憤交集,老淚縱橫,洋人這是在要她的老命哪!如今的一條路,只能和洋人拼了!要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