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電影節影帝多了去了,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奧斯卡的評委。
奧斯卡的投票規則很清晰,也比較規範,雖然出現過《莎翁情史》這樣水貨級別的影后,但並不妨礙它的公正性!
簡單來說,評委們投票分為兩個階段,在提名階段,所有的學院成員都有資格投最佳影片的提名,學院成員也就是指的奧斯卡評委們,他們會加入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
而在另外的獎項之中,提名人只能由該部門工作的學院成員投票選出!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提名過程中,徐嘉衍作為演員身份加入學院的,他可以投出五個單元的選票,就是男主男配女主女配以及最佳影片。
而林翰在投票的時候,他就只能投給導演和最佳影片,不能跑去投給影帝影后們!
當然,這還僅僅是提名階段而已,正因為提名名單全部由演員選擇出來,那麼靠的就是真金白銀的演技。
這也為什麼是說提名靠實力,而獲獎只能看運氣!
當提名名單出來之後,全體所有會員都有了投票的權利,這樣一來獎項的得主就有懸念得多了,不再只是行業內部選擇,而是整個電影業的從業人員代表進行選擇。
當然還是有例外的,比如像紀錄片、真人短片、動畫短片以及外語片的投票都必須要評委看過才能投票,這幾個獎項是不能透過郵寄選票誕生的。
評委們必須去電影院指定的放映場次看完提名電影,然後在電影院現場投出選票。
從每次曬選票的情況來看,像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男主女主男配女配以及最佳劇本八個主要大獎基本人人都投,然後美術類別的投票的人比較多,技術類別裡面最佳剪輯投的人最多,音效和視覺獎項投的人最少!
外界很多人都對奧斯卡有些不瞭解,會有各種各樣的疑問。
比如:評委們真的會在投票前看完所有參選片嗎?評委們會打人情分嗎?他們心中的好電影,究竟是以什麼為標準?
電影那麼多,評委們也不是全職看電影的,當然會有選擇,只有很少數的人會把符合條件的電影看完,大多數人都是看自己喜歡的、或者是評價還不錯的以及有利益關係的。
還有極少數人根本不關心奧斯卡,什麼電影都不看,隨便填選票而已!
不要以為這不可能,事實上就曾經有評委匿名爆料過,他收到了一大堆碟子,但一個都沒看,完全是憑感覺填選票而已。
看完所有電影在過去比較容易,但現在電影越來越多,特別是提名階段,一個獎項就有幾十部電影在等著,看完是種奢望!
有些事情其實連評委們都覺得不公平,比如像林翰《駭客帝國》這樣震撼的電影,它作為科幻片更適合的是電影院的大銀幕。
可絕大部分的評委都是在小螢幕上面看到的,他們透過電視跟電腦螢幕觀看電影,只有在影院它才會帶來與眾不同的3d和imax體驗,聲效音效視覺效果在小螢幕上展現力極其有限。
畢竟奧斯卡的評委們年紀比較大,他們不會為了看電影而特地出門,所以在電視上面看入圍的電影是最好選擇。
既然奧斯卡是人選出來的,那麼偏好肯定不一樣,比如林翰參與了提名影片的工作或者他們的朋友參與了,在投票的時候絕對有偏好!
投給別人還不如投給自己或者朋友,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沒有人可以絕對的公正。
就連林翰都不能保證,如果自己下部電影真的還能入圍奧斯卡,他難道會傻乎乎的投給競爭對手嗎?
……
既然奧斯卡都給了林翰評委資格,那麼他也不好意思再沉默下去,於是在微。博跟推特、臉書都同步了同一句話,“感謝學院的認可,希望今後用行動表明自己不會愧對這個稱呼,這對我來說非常榮幸!”
林翰的社交媒體上面都有官方賬號,大多數時候他都是更新一個,另外幾個自動轉載,這樣比較方便。
除開微。博的兩千多萬粉絲外,他在推特、臉書、instagram上面合起來也有一千八百多萬粉絲,坐在一個幕後工作者相當不容易!
然而這條訊息才剛剛釋出出去,就有一群鍵盤俠酸了起來。
“林翰何德何能可以參與奧斯卡的評選?就憑他拍了這幾部爛片嗎?”
“還沒走就學會爬了,這個評委資格肯定是拿錢買的吧!”
“看來奧斯卡也變成野雞獎了,林翰連導演獎都沒拿過吧,居然可以參與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