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存在,花了3年時間在個人網站上寫這本小說,然後以0。99元每本的價格釋出在亞馬遜上面,最後被傳統出版商蘭登書屋買下《火星救援》的版權跟電影改編權,從無人問津的新人作者一躍成為風靡全球的暢銷作家。
選擇這本書的原因非常簡單,這並不是一部高冷的小說,沒有太多的思維深度,不需要人們去理解高深的理論跟世界觀,而是由淺到深,很通俗的為大家科普一些資質。
這小說充滿了歡快的喜劇元素,更像是一個日常生活小品,在充分尊重科學的前提下,時刻都有新鮮好玩的情節出現,故事原本就非常具有吸引力,這大概是最寓教於樂的科幻小說。
《火星救援》的故事就是太空般的魯濱遜漂流記,或者說是“少年派的科幻漂流”,形單影隻的主角,要在寸草不生的遙遠星球上自己動手養活自己,並且想方設法回到地球去。
讀者們可以一步一步隨著作者的思維進發,看到主角用聰明才智種土豆解決溫飽,改造各種機器獲得水資源,一步一步探索火星建立太空聊天渠道,全世界人類都能看到他的都比跟咒罵。
最重要的,這大概是最深入淺出的科幻小說,沒有任何看不懂的公式或者理論,全是一些通俗易懂、流暢自如的敘事,有人說像科幻小清新。
這是一個直來直去的簡單故事,但卻用了大量真實的襲擊去填充它,在小說裡面,各種物理學、天文學、化學、農學的知識讓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都佩服不已。
做了非常多科學方面的研究跟推演,nasa的工程師跟科學家都被這本書所展現出來的“硬度”所折服,小說裡面涉及的諸多細節,比如燃料生產、土豆種植、氧氣製作等都進行了詳細的計算,甚至作者還自己寫了一個程式來計算赫爾墨斯號的飛行軌跡。
這種接地氣的小說,完全就是最佳科普文,被認為是2000年後最硬的科幻小說,同時也是娛樂性極佳的科幻電影,方便林翰開拓小說的版權。
聽完林翰的講解,李文淵除了驚歎兩聲外,已經找不到其餘的詞語來形容了,“我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了,這個想法太讚了,它叫《火星生存指南》嗎?”
“不,叫《火星救援》!”
第54章 票選銀河獎
“你這個想法太讚了,主角一個人生活在火星等待救援,還需要那麼多科學技術做支撐,聽起來天方夜譚,我從沒見過這種寫法。這本書你一定要好好寫,我有預感,這可能是最貼近我們生活的科幻小說,不像其餘硬科幻那麼冰冷疏遠,跟現實生活的共鳴更強。”
“你也覺得不錯?”
林翰兩人說到興奮處,根本停不下來,男主角怎麼實現自救,怎麼跟外界聯絡,地球又怎麼去拯救他,這些都是懸念,簡直將李文淵的心都吊了起來。
這本小說可以將科學這個狹窄、專業、小眾的趣味變成大眾消費品,對於需要提高知名度的林翰而言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火星救援》說起來也就是個人英雄主義的勝利,主角發現問題,然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戲劇性跟波折一點也不少。
每當讀者發現主角暫時成功之後,又有新的問題出現,一直牢牢吸引住讀者的視線,讓他們在心裡為主角祈禱。
“我打算把這個寫成一個紀實類的科幻小說,因此會出現非常多現實中的人名、地名以及科學技術,這可是一個大工程。唯一的難題就是主角的背景設定,他為什麼會跑去火星,這是關鍵,必須要說服讀者。”
在《火星救援》的原著裡面,主角叫馬克…沃特尼,是一名植物學家,重點研究水文土壤學和環境學。主要工作集中在地球關鍵區域內,後來申請加入美國航天局宇航員培養計劃,然後到火星上面來做科學研究。
這個背景就讓讀者們相信為什麼主角可以在火星上成功種植土豆,並且將燃料弄成水。
李文淵也知道光是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夠,更重要的是要有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這些東西恰恰是一點也不能少的,也同樣不能錯。
喜歡科幻小說的人大多比較嚴謹,他們會察覺到裡面最細小的bug,然後進行反駁,有時候一本書甚至會因此而被毀掉。
“那你的想法是什麼?是關於主角的身份還是工作背景?”
李文淵一下子就問到了關鍵的地方,馬克…沃特尼是美國科學家,他的隊友也是美國人,最後依然是美國航天局nasa跟中國合作將馬克救回來。
林翰不知道該不該將背景進行修改,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