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俺父親支援她離婚上大學。結果男家又不離了。俺三姐也是“*”以後自學考的大學。哥哥和弟弟,腦子笨,尤其是弟弟,上中學時外號“四大金剛”,光搗蛋不學習。父親在上學上,倒是給俺們一樣的支援。
有些家庭供男孩升學、女孩不繼續升學也是因為看學習能力,與過去不給女孩學習機會有本質上的不同。26歲的國就是這種情況,她不上學是自己的選擇,父母為此甚至很
生氣。她說:
我就不愛上學,我腦瓜太笨,一學習就頭痛,當初我上初一的時候就不想上了,我父母不同意,就因為我不愛上學我娘還打過我,沒辦法又上了一年。到初二我實在不想上學,就天天揹著書包去上學,半路我就去玩了,根本不去學校,放學我就回家。當時我想學習不好,上學還花錢,我弟弟學習好,就讓他上吧,所以後來我就不去學校了。當初我父母很生氣,就讓我上地裡幹了一年活,讓我嚐嚐地裡活有多苦,後來我真的有點後悔不好好上學了。後來我父母看我有後悔,就讓我上了服裝學校學裁剪。我學了兩年多,我很喜歡做服裝,我後來想到好的學校(再)學一學,因為家裡經濟條件不好,當時我弟弟已經考上了一個計算機學校,我要是再上(學),父母就太累了,我就在我們村的一個小服裝廠裡做工了,沒再上學。
被村裡人認為有些低智的亮說:
俺那時笨,上了5年一年級,也沒考上二年級。十二三歲了,校裡、村裡都笑話,家裡不讓俺上學了。
永的情況也差不多,她說:
俺家人上學都不行。留過幾回級,到初中畢業時,都17歲了。
51歲的地富子女喜所面臨的倒不是性別歧視,而是階層身份的歧視,後者對於她的家庭來說上升為主要矛盾:
俺家成分高,從小上學受氣。老師也瞧不起俺們。俺爸爸就在家裡教俺們寫字、打算盤。閨女小子一樣對待。
農婦星和菊的說法可以代表近年來的一般情況:
男孩女孩一樣,那時候上學也花不了多少錢。我上到五年級就不上了。村裡的小閨女們都不上了,我也跟著不上了。那時候覺得不上學很正常,沒什麼過多的想法。上學男孩女孩一樣,都上到初中,然後就回家下地幹活了。
農村的孩子能上中專、中技就算跳出了農門,那些能上高中再考上大學的都是村裡最聰明的孩子、佼佼者。無論男孩女孩,都是家長的驕傲。我的調查員就是這樣一個出色的孩子,
一直讀到碩士,畢業後在省政府某部門工作,後來又讀了博士,這使她成為全村家長教育孩子時常常提起的榜樣。她和村裡其他女大學生、女中專生的成功,是教育機會越來越趨向於性別平等的結果。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醫療
農村一向是缺醫少藥的地方,有限的醫療資源和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