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給這位找點事情做,遲早他會被自己的憊懶性子給弄得丟官。
想一想,李世民覺得長孫無忌說得確實沒錯,羅彥這些日子太過舒服了。當下應允:“就按照你說得辦,進之,你可有什麼異議。”說著把目光轉向羅彥。
眼見自己是逃不了了,羅彥也硬著頭皮說道:“陛下都開口了,臣自然是沒有異議。只是微臣一向沒有兵馬甲冑,還需陛下賞賜一套,也省得微臣不識貨,到戰場上送了性命。”既然逃無可逃,那也得要點好處。羅彥不是自己買不起兵馬甲冑,雖說這個季節在東市的馬販子都不出門做生意了,但是身邊這麼多武將,誰家家裡頭沒有幾匹好馬。但是再怎麼好,有李世民給的好?兵刃甲冑這兩樣東西,官方出產的就不是私人打造的那麼差。馬匹就更不用說了,這幾年來西域各地進貢來的好馬,就連尉遲恭這貨都看著眼饞。
見羅彥同意了,而且伸手就向自己要東西,李世民也沒有怪罪羅彥的失禮,反而非常欣喜。
羅彥主動了代表什麼,那就代表這貨要認真了。之前除了看書要藉以外,只有一次羅彥主動要過東西,然後那次羅彥帶來了土豆。現在四年過去,當初十個土豆,現在羅彥手底下那兩百畝土地都種不下了,李世民為此還專門劃出來一塊地方種植。
當下李世民笑著說道:“我穿過的明光鎧,兵部司庫裡百鍊橫刀,御馬監給你挑出一片好馬。夠了麼?”
眾人有些豔羨地看著羅彥。李世民給羅彥的這些東西也實在太好了吧。他穿過的明光鎧,質量自然是頂好的,但是象徵意義還大於實際意義,那就是意味著羅彥有代天子出征的意思。兵部司庫裡頭的百鍊鋼刀,也不知一般人能夠得到的,要不是武將裡頭使用橫刀的人挺少,也不知道現在還能不能有剩下的。至於馬匹,在這些裡頭反倒是算不上最好了。畢竟沒有讓羅彥自己去挑。
謝過李世民的隆恩,羅彥開心地坐下。
安排好了羅彥的事情,李世民就差尉遲恭先行出去集合軍隊。相應的,他在這裡,和中書省的一眾官員擬旨,著令大軍糧草由沿路各州縣提供,隨後才會專門派軍隊押運糧草到前線。這也是李世民心裡著急著儘快平定李藝的叛亂,才兵行險招。要是往常,光準備糧草就得先耗上一兩天。
隨後又單獨擬旨交給長孫無忌,讓他有便宜行事的權利。
羅彥回到錄到陸府,收拾好東西,皇宮就來了幾個千牛衛,把李世民吩咐下來的東西全都交給羅彥。望著手裡沉甸甸的明光鎧和橫刀,聽著戰馬嘶鳴聲,羅彥無形中感覺到了壓力。對方可是縱橫幽燕之地的燕郡王,就是突厥提起他的名字,也有小兒止啼的功效。
自己這方也就一個尉遲恭可以拿得出手,自己也就是護身可以,戰場廝殺,能保住自己性命,卻不一定能必勝。想想,羅彥嘆了口氣。將馬匹送到自己的府邸,著令僕役好生餵養以後,羅彥來到陸府,向自己的老師告別。
“老師,李藝謀反,如今已經佔據了豳州。弟子不日就要跟隨大軍出征,希望弟子不在的這段日子,您保重身體。”雖然知道自己這趟必然勝利歸來,但是這一去就是個把月,還不能保證時間長短,所以羅彥格外注意囑咐陸德明保重身體。有陸敦信的囑託,還有他對陸德明的尊敬,羅彥有些放心不下。
“傻孩子,你儘管去就是了。戰場上一定要小心謹慎,切不可大意,枉送了性命。還有,聽你一說,領兵的是尉遲恭。此人多少有些嗜殺,要是李藝兵敗,你要記著時刻攔著他,不要殺俘虜。開戰以前,他們是你等的生死大敵。等到兵敗如山他等棄械投降,那他就是陛下的子民,即便是十惡不赦,只要他們沒有反抗的能力,就把他們帶回啦。如何處置,那是大理寺和陛下的事情。”陸德明有些擔憂地說道。
羅彥身懷武藝的事情,在玄武門之變以後,羅彥就跟陸德明交代清楚了,雖然很奇怪羅彥一直沒有在人面前練過武,但是隻要羅彥一切安好,陸德明也不深究。此番羅彥前往豳州,陸德明囑咐過羅彥小心以後,就不再關注其他。
在他的預料當中,李藝就算是一時勢大,到最後肯定還是會輸。但是就怕領兵的將領得理不饒人,株連了普通計程車卒,那就不好了。兄弟鬩於牆而外御其辱,李世民手底下以尉遲恭的殺性最大,偏生羅彥說話還勉強能制約的住尉遲恭,所以陸德明只好把希望寄託在自己弟子身上。
答應了陸德明的要求,羅彥就提前回府休息了。怎麼說豳州離長安也有好長一段路程,騎馬走過去,如果精力儲備不夠,可是會累死人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