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恪守四項行為原則,並且一心去做到,心裡裝著博愛、裝著眾生而愛的這樣一種思想,就是有德。
最早期的甲骨文,是天眼與天相通,這是個眼睛處的外丹脈,一條光柱與天相通,獲得了能量,圖文思維顯現,就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就能夠符合天地的法則,就代表天的法則、地的法則,而且這個法則是有益眾生、有益自己的。接收到了五德能量後,不僅自己運用,還把它佈施給周圍,為眾生服務,為民族服務。這是甲骨文“德”字的象徵表象。
到了鐘鼎文時期,人心起來了,後天的陰我心智識起來了,就開始出現“心”了,這個“心”字就出來了,人心起來以後,就要用先天的慧識,來制約後天人心,規範私心貪慾。正確為眾生去服務以及行動,才符合德。
到了大篆時期,就更加下滑了,直心是道,一顆直心、一條直腸子,別轉彎抹角,拈量來拈量去,在肚子裡轉十八道彎,這可能得罪人、得罪領導、得罪鄰居了。要考慮非常非常周全,才能去表達,而表達得也不好。實際上,合符德的是直心腸,需要直接表達自己的心,而不能遮遮掩掩、藏藏躲躲,把壞的東西藏在後邊,蠱惑騙人。現在商家都這樣,騙一回是一回,騙了你就倒黴,就是這樣去拐著彎害人。就像春節聯歡晚會那個小品《忽悠》一樣,人家本來兩條腿好好的,還把人家忽悠來買對柺棍。買了柺棍,還要買那個殘疾人坐的輪椅,結果把人忽悠到床上躺著了,以說明他有本事。實際上,都是違反德的原則的。。 最好的txt下載網
漢字科學性的五個表現方面(4)
在小篆時期,這個“德”,基本上已經接近了要規範後天的行為,需要有十四種品行和原則。
簡體字“ ”,就過於簡單了,只剩下“一”和“心”。這個“一”和“心”的表意就不清楚,含意就難以說明了。現代人一個“心”是什麼樣的呢?那就是“髒心”。“心臟”,是心臟(zāng),都是陰我心在主事。要單純去寫這個“一心”的話,那麼就是指的陰我心就是德了,如果每個人按照自己的主觀意識,利己為官去辦事,這樣算符合德的話,那就更糟了。
有心之“愛”與無心之“愛”:
從現在的簡體字,我們可以看出文化的滑坡。比如這個“愛”字,現在簡寫“愛”把中間的“心”就去掉了。不用“心”,那就只向錢看了,權就變成了利了,願者上鉤,只要有錢。網路上,那些富翁出幾十萬元選美、選老婆。即使選出來,過不了三年五載,熱情過去以後,那可能就要換老婆了。為什麼?因為他沒“愛”嘛,他沒有“心”,缺乏“心”的奉獻,只有佔有慾。被愛的小姑娘一方只有索取,隨時隨地地盯著老公的口袋裡,怎麼樣把他的錢轉到自己戶頭上來存起來,這就叫“愛”了。這種“愛”,不是永恆的,是自私的。所以,這樣沒有規範性地亂把字簡化了,所帶來的惡果是很大的。
“進”入“佳”境與“進”入枯“井”:
比如,這個前進的“進”簡化為“進”字,大家一看,不去想沒關係,一想就好可怕。向前、向前、向前“進”,一看掉“井”裡去了。原來的“進”,本來是向最好的方向發展的,那就叫“進”。結果一改,成了到枯“井”裡面待著。這個“進”,不就是搞反了嗎?完全違背了我們祖先創造優美漢字的本意和靈魂。
有“親”不“見”,“親”孝成空:
親人的“親”,也是這樣。為什麼現在孝道這麼不行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從文字改革上來說,原來有個“見”字才叫“親”。我們早上起來,問爸爸媽媽你們好嗎?我上班去了。打個招呼,見這個面。現在人不見父母面,打個電話:你們好不好?天氣涼了不用去了。總見不到你怎麼盡孝,“親”人不“親”,所以孝道已經沒有了。如果說這個“親”和這個“孝”之間,真正有這個“見”,人與人之間實際上一見面,就有能量的交流。父母慈悲的力量就能傳遞給你,而不是透過電話去傳遞,不是透過書信去傳遞。你要去見,一見面,兩個人能量的相融碰撞。原有的這一點“見”面,那個心靈的震撼,跟寫封信和通電話完全是不一樣的。
“壩”、“壩”有別,終非寶“貝”:
“壩”……“壩”,變化也是很可怕的。只要這樣一看,修成大“壩”是寶“貝”,唯獨中國愛修大壩。它所造成的惡果,我在講老子“上善治水”的時候就分析過四川的情況。這個大壩修得害人。為什麼呢?本來黃河是中國的一條大靜脈,長江是中國的一條大動脈,這就是氣,這個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