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導致結盟條件也發生了改變,質任變成了強者對弱者的欺凌,變成了單方面的脅迫。西秦強悍,要求自己的盟友以太子為質任,這個條件背後所蘊含的意義就大了。
儲君為質任,對盟國的尊嚴是個打擊,君臣子民為此顏面掃地,舉國上下都活在屈辱之中,這種屈辱要麼讓人發奮圖強,要麼讓人頹廢恐懼,但這年代利字當先,為一己之私利置國祚於不顧的人太多太多,結果不言而喻,王國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末落。儲君為質任,對盟國的國政同樣也會造成重大影響。儲君為質,雖然是為了王國利益,但其本身有了汙點,又長期不在國內,沒有培植自己的勢力,將來即使上位,威信也很低,難以駕馭臣民,所以國內王孫權貴們一致認為這是一個奪取儲君位置的最好機會,由此必將造成朝堂不穩,政局動盪。
趙國就是個鮮明的例子。孝成王駕崩,秦國扣留質任太子,趙國隨即把趙偃推上王位,其後國相廉頗被逼走,邯鄲局勢隨即動盪不安,秦趙兩國乘機發動攻擊,致使由孝成王和廉頗君臣聯手打造的大好局面瞬間毀於一旦。短短數年之後,邯鄲就岌岌可危,趙國國祚更是傾覆在即了。
如今燕國也走上了同樣的路。太子丹不管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燕國,都不願意答應這一屈辱的條件,更不願意到秦國為人質,但他僅僅是個太子,是個儲君,他目前的實力不但無法與大王抗衡,就連相國公子隆都遠遠不及,他連反抗的餘地都沒有。做為儲君,理所當然要為大王分憂,要為王國承擔責任,有什麼理由拒絕做質任?
張良和鞠武相視苦笑。
太子丹不願到秦國為質,又不能馬上返回燕國,那怎麼辦?當然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