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考慮到了也會棄之不顧。始皇帝需要北伐來轉移國內激烈矛盾,需要北伐的勝利來維護和增強中央的權威,而貴族們則需要北伐來加劇中央財政危機,用北伐來逼迫中央向他們妥協讓步,用北伐的失敗來打擊始皇帝和中央。
這就像當年昭襄王和武安君的激烈交鋒。貴族們發動了邯鄲大戰,但久攻不下,導致咸陽極度被動,武安君更是步步緊逼,昭襄王誓死不退,殺了武安君,而結果就是前線兵敗如山倒,貴族們即便在這種不利情況下,依舊設計重創了範睢和關東系,最終大家“玉石俱焚”,都失敗了,而受到傷害最嚴重的就是大秦王國。
歷史在重演,而始皇帝和寶鼎卻無力阻止。
“這是一個計中計,是個死局。”寶鼎苦笑道,“我阻止北伐,我就會被排除在北伐之外,成為咸陽宮和他們鬥爭的工具,我的命運被別人所控制。當北伐不利的時候,皇帝叫我上前線力挽狂瀾,我如果不去,我就會像武安君一樣,成為鬥爭的犧牲品,皇帝會把北伐失敗的責任全部退給我,以此來緩和與他們的激烈矛盾。”
“反之,我如果支援北伐,我就要到北伐戰場上去,我就被他們綁到了同一駕戰車上,我就要和他們聯手對抗咸陽。當前中央財政支援不了北伐,皇帝發動北伐是為了轉移矛盾,指望靠北伐的勝利來扭轉當前困局,而他們卻利用北伐來進一步加劇中央財政的危機,迫使咸陽向他們做成更多的妥協和讓步。北伐沒有錢糧的支撐,最終肯定失敗,而失敗的責任最後肯定要由我來承擔。”
寶鼎無力搖頭,“也就是說,不論我是否支援北伐,也不論我是否到前線指揮北伐,因為北伐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