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一戰略對秦王政來說就是個威脅了,一個讓他寢食難安的威脅。寶鼎已經擁有北疆,假如再讓他把手伸到山東和中原,將來再加上江南和嶺南,那寶鼎的實力太可怕了。可以想像一下,假如寶鼎利用蓼園的鉅商富賈和本勢力的地方官員等各種公私渠道,從河北、山東和中原等地獲得糧食以緩解北疆的糧食危機,那咸陽還拿什麼鉗制他?
秦王政不會相信寶鼎的誓言,兄弟兩人的合作是以利益為基礎,一旦這個利益基礎不存在了,雙方還有合作的可能嗎?
另外,最讓秦王政擔心的就是儲君和功臣們聯手脅逼咸陽宮開啟分封之門。
誰敢保證儲君不會與中央對抗?所以,秦王政認為,如果立儲,儲君就一定要在咸陽,而且其實力要得到有效控制。如果儲君的勢力龐大到可以抗衡咸陽宮甚至凌駕於咸陽宮之上,那儲君還是儲君嗎?如果儲君和功臣們聯手,而寶鼎又倒戈一擊,大秦的王統肯定要更替,秦王政肯定要灰飛煙滅,而更替了王統的大秦因為政局上的劇烈動盪,還能守得住“法治”的堤壩嗎?“法治”的堤壩一旦崩潰,分封諸侯必然成為現實,於是大秦陷入分裂和戰亂。
寶鼎主張即刻立儲,是從他的立場和利益出發,而從秦王政的立場和利益出發,目前顯然不具備立儲的條件。
兄弟兩人不歡而散。
寶鼎並沒有就此放棄,立儲的事情關係到他自身的存亡,他不得不全力以赴。
寶鼎主動邀請琴氏家主隗清,由她從中斡旋,讓後宮的懷德夫人和右丞相隗狀務必鼎力相助。懷德夫人和隗狀一直在為扶蘇立儲的事而殫精竭慮,現在得知寶鼎要利用這次機會全力以赴幫助扶蘇上位,當然是喜出望外。
不過寶鼎有交換條件,那就是熊氏外戚必須繼續控制荊宛。荊宛是熊氏的根基之地,東南熊氏走了,到西南去東山再起了,但留下來的力量不能給別人,關中熊氏可以趁此機會出京,代替東南熊氏繼續控制荊宛。
寶鼎若要長期控制江南,控扼嶺南,必須得到荊宛的支援,但以寶鼎目前的處境,不可能再拿到荊宛的控制權,而楚系是控制荊宛的最好人選,秦王政不可能不考慮這一點,所以寶鼎拿出了這個建議,讓關中熊氏出京,這符合秦王政的心意,讓關中熊氏控制荊宛,這符合楚系的利益。
懷德夫人和隗狀已經知道東南熊氏要去遠征西南,以開闢西南之功東山再起,此策對楚系的好處不言而喻,但問題是東南熊氏一旦離開荊宛,楚系再想拿到荊宛的控制權就難了。秦王政肯定想控制荊宛,宗室、老秦人上次利用東南熊氏全面“隱退”的機會也已經把自己的勢力滲透進去,為了爭奪這一地區的控制權必定有一番爭鬥。現在寶鼎要與楚系聯手奪取荊宛的控制權,這對懷德夫人和隗狀來說是個大大的驚喜。
但合作歸合作,雙方的關係卻沒有因此而改善,彼此間的裂痕也沒有因此而得以彌補。
寶鼎又與太尉公子騰、駟車庶長公子豹等宗室重臣商量。
王統繼承關係到國之存亡,但秦王政十三歲繼位,到現在二十多年了,就是不立儲,這在大秦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事情。過去昭襄王在太子死後也是遲遲不立儲,結果政治風暴不斷,當然這些政治風暴的爆發與王統沒有直接關係,但每一次政治風暴都牽扯到了王統之爭,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政治風暴的複雜性和破壞力。
現在也是一樣,現在中土大勢和大秦政局與昭襄王中後期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每一次政治風暴都能看到王統之爭的影子,尤其隨著王子出鎮地方,封國的建立,王子的實力都在不斷增加,王子不可避免地要被捲進政治風暴,而愈演愈烈的王統之爭一旦與政治風暴相結合,其產生的巨大威力足以摧毀一個王國,所以宗室重臣們對立儲的事越來越關注,越來越迫切。
然而,秦王政在這件事上不僅獨斷專行、剛愎自用,而且非常固執,一意孤行,就是不立儲,這使得王統之爭不但日趨激烈化,也讓咸陽政局陷入嚴重危機。
王統繼承既是宗室家事,也是重大國事,但考慮到非宗室大臣的立場,所以主導王統繼承的還是宗室和外戚,也就是說,推動秦王政立儲的主要力量,應該是宗室和外戚。宗室和外戚們以寶鼎為首,一次次地推動秦王政立儲,但遺憾的是,直到現在,大秦的儲君還是虛位以待。
這次寶鼎提出立儲,時機把握的比較好,因為宗室力量越來越強大,尤其是王子們都長大了,扶蘇、高、將閭、嶠都出鎮一方,而扶蘇和高之間的競爭隨著中土局勢的發展和咸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