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交談過程中常常就一些重要問題深入探討,清晰地向對方傳遞自己所持的觀點和態度。
寶鼎很快發現,魏起在國策上非常務實,在堅持“法治”的同時,也傾向於儒家的“仁政”和“王道”,同時還兼採墨家的“兼愛”,這與其“以民為本”的理念有直接關係。魏起在南郡實施了很多“為民”之策,這些舉措一度遭到了咸陽的批評,但他依舊堅持,這也是他無法進入咸陽中樞的原因之一。
魏起的治國理念與寶鼎的強國之策大同小異,很多地方觀點一致,而寶鼎因為有前世豐富的歷史經驗。對治國理念有更深的理解,尤其當寶鼎提出“外儒內法”這個概念的時侯,更是讓魏起肅然起敬,再也不敢把寶鼎當作一個誇誇其談的年輕公子來看了。
在統一後的治國策略上,兩人的分歧很大。寶鼎堅持黃老學術中的無為而治,經濟上要放任自由,而魏起卻堅持“法治”,經濟上要適當地集中官營。不過在中央集權上,兩人倒是態度一致,魏起非常看重地方權力,認為這有利於王國的穩定和發展。
夜過中,甘羅等人知道寶鼎和魏起還有重要的事討論,先後告辭離去。
寶鼎把自己的中原策略詳細闡述。既然與楚系要長期合作,而魏起又是楚系裡的中堅人物,那麼贏得他的支援就非常關鍵了。
魏起暗自驚駭。對秦國來說,關東諸國的合縱一直是秦國的噩夢,合縱軍一次次阻擋了秦國東擴的步伐,如今在秦國兩次戰敗於河北形勢十分不利的情況下,武烈侯不是秉承咸陽的決策竭力破壞合縱,而是蓄意促成合縱,以便為自己建功立業,這不僅是狂妄無知之舉,更把楚系拖進了危險的境地。
“武烈侯,你面對的不是幾個權貴,而是幾十萬合縱大軍。”魏起苦笑,“以你之力,刺殺幾個權貴猶如探囊取物。但要擊敗合縱大軍根本就是痴心妄想。當年齊、趙出面五國合縱,即便是我祖父穰侯和你外祖父武安君聯手,也被合縱軍打得退回關西。後來秦、趙主謀六國合縱,差點把齊國打得亡國滅種,由此可見合縱之威力。邯鄲大戰之後,王齕、王陵和蒙驁三次敗於合縱軍之手。這都是血淋淋的事實,你不是不知道。”魏起說到這裡,拱手為禮,“武烈侯,有雄心壯志固然好,但凡事也要量力而行啊。長平大戰的時侯,趙國以趙括代替廉頗,結果四十萬趙軍全軍覆沒。趙括是不是紙上談兵的無能之輩?當然不是,他比他父親趙奢還厲害,之所以敗,就是敗在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啊。武烈侯難道想做第二個趙括?”
寶鼎當然不想做趙括,但他也不能把擊敗合縱軍的希望寄託在楚國內部的矛盾上,他現在只能竭盡所能,在決戰之前贏得優勢。歷史軌跡正在改變,原有的歷史正在失去參考價值,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為此他需要軍隊。需要充足的錢糧,而錢糧從何而來?當然需要魏起的絕對支援,否則錢糧肯定不夠。
“我已經對老太后做出了承諾,我和王夫人已經上了同一條船,我沒有退路了。”寶鼎面露無奈之色,“破壞合縱,讓合縱無法成功,其功績根本無法與擊敗合縱軍相提並論。我沒有足夠大的功勳,拿什麼去兌現承諾?”
魏起神色凝重,連連搖頭,“你的確有創造奇蹟的能力,但這一次你的對手是幾十萬合縱大軍,你拿什麼創造奇蹟?你知道這一仗打敗了意味著什麼?”
“好,就依你的思路來推斷,我在中原破壞合縱,努力維持了中原局勢,那麼,當老太后不在了,咸陽局勢將如何變化?”
“武烈侯,你的背後是老秦人,老秦人和我們熊氏聯手,一個在外控制軍隊,一個在內控制朝政,即使老太后不在了,咸陽局勢依舊可以控制,大王根本沒有辦法把我們熊氏趕出咸陽。”
“如果三年後,秦軍攻克了邯鄲,滅了趙國呢?”寶鼎問道。
“三年滅趙?”魏起笑了起來,“武烈侯。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當年我大秦幾十萬大軍圍攻邯鄲,整整打了兩年,最後在合縱軍的救援下功虧一簣。我們再說齊國,當年齊國只剩下即墨和莒城,但樂毅帶著幾十萬合縱軍整整打了五年都沒有拿下。這說明什麼?任何人,當他面臨死亡的時侯,都會絕地反擊。趙國亡了,齊燕的屏障就沒了,就要與秦國正面對壘,齊燕會眼睜睜地看著趙國滅亡?魏楚當年為什麼要救援趙國?原因也是一樣,趙國亡了,秦國佔據河北,成為中土第一強國,其它王國馬上就會步趙國之後塵。所以,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三年內,秦國滅不了趙。”
“如果韓魏傾覆,楚國遭到重創,秦國能否在三年後滅趙?”寶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