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聲,如果他在咸陽繼續以匪夷所思的速度迅速崛起,秦王政壓制不了他,那秦王政只有像過去成蛟兵變和嫪毐之亂一樣,緊緊依靠楚系的力量打擊對手。
同樣的計策,同樣的手段,會不會發生同樣的效果?
“太后說,公子要封君了。”熊啟的聲音有些乾澀,“但公子太年輕,有些事還是不要著急,畢竟公子的身份太特殊。”
“年紀輕,並不影響建功立業。”寶鼎說道,“當年長安君以弱冠之齡率軍攻打趙國,我也可以。”
熊啟搖頭,“長安君是前車之鑑。”
“我不是長安君。”寶鼎笑道,“我是武烈君。”
第183章 初見章邯
祝書友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公子寶鼎表現得非常強勢,在自身處境十分不利的情況下,依舊咄咄逼人。
熊啟則表現得很大度,既然你提出了條件,那就滿足你,至於後果我也明明白白地告訴你,如果你一意孤行,那後果自負。
兩個人寥寥幾句話便完成了談判,坐在一邊的熊閔覺得父親和公子寶鼎談得很融洽,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幾句話背後的刀光劍影。
不管將來如何,雙方現在要合作。話題隨即轉到了國政上。寶鼎在離開咸陽之前給秦王政上了一道奏摺,提出了一些政經改革的具體措施。
關於官制的改革建議最主要的就是加強內廷權力,以大秦目前的政治現狀沒有實施的可能,外廷絕不會做出讓步,秦王政也不敢在這個時候與外廷鬧翻,所以這個集權方案就此擱置。在經濟上寶鼎建議由少府出面組建聯合商社,以最大程度發揮商社的作用,增加朝廷的財賦收入和各種物資的囤積數量。這個建議的原則就是農商並重,已經偏離了法家堅持的“崇本抑末”的治國原則,所以秦王政並不積極。丞相府和少府也實施不利,尤其是丞相府,更是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官營之策,接著烏氏受到打擊,琴氏和墨家及時退避,導致聯合商社名存實亡,事實上此策已經以失敗而告終。
學宮建設為秦王政所重視,他有心把咸陽打造成中土的文化學術中心,以便為統一中土打下良好的基礎,但因為大秦是“法治”王國,法家地位崇高,法家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不遺餘力地排斥其它諸子百家,所以學宮建設步履艱難,至今還停留在無休無止的爭論之中。爭論的焦點問題就是統一後的中土有沒有必要在學術上實施“百家爭鳴”之策,這個策略必然會導致私學氾濫,私學氾濫又與官學的權威性產生激烈矛盾,所以學術上的“百家爭鳴”對維護統一到底是利大還是弊大?
唯一順利實施的只有學室制度的改革,這個改革符合各方利益。今年學室降低了招募學子的條件,有三千多名來自豪門和寒門的子弟進入學室學習,開始為未來統一後的帝國儲備官吏。
寶鼎沒想到自己一番心血打了水漂,最後竟然只有一個奏議得以順利實施,這讓他非常失望,對權力愈發地渴望。
如果歷史軌跡不變,距離中土統一隻剩下十年了,這十年非常關鍵,尤其統一形勢明朗化的最後兩三年。大秦要擬定和推行一系列的統治整個中土的策略,這時候自己假如不能掌控大權,假如不能改變既定國策,那等到帝國誕生後就基本上無計可施了,也就是說,利用國策來改變歷史軌跡前進方向的辦法基本上算是失敗了。
寶鼎臉色很難看,憤怒之情溢於言表,幾次與熊啟發生激烈爭論。
熊閔專注地聽著,眼神漸漸有了變化,寶鼎在她心目中的形象忽然顛覆了,眼前這位年輕的公子不但嗜血好殺,竟然還有一身治國的本事,這倒是大大出乎她的預料。
雙方的爭論最後集中到聯合商社。聯合商社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但楚系打算利用這個聯合商社把一些中小商賈集中到商社裡,以便取長補短,互利互惠,實際上就是把少府的財富用一種隱蔽的手段“偷竊”到自己的私庫裡。聯合商社之所以現在還存在於咸陽,就是因為楚系從開始之初便有了這個謀劃。
寶鼎在前世所學的知識讓他立即便猜到了楚系的意圖,將來秦王政一旦發現聯合商社成了權貴們偷竊王室財富的工具,那可想而知,秦王政不但要狠狠打擊這些權貴。還要追究公子寶鼎的責任,因為聯合商社就是公子寶鼎出的主意。
“商賈自身實力如果不夠,與少府的聯合就不是互利互惠,而是藉助少府雄厚的實力發大財。”寶鼎當然不會點破楚系的陰謀,他冷笑道,“你以為大王不知道?他身邊那些近侍大臣會對此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