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暴露無疑。如今幾個勢力雖然還是尊重武烈侯的決策,但很多時候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畢竟這個集團當初之所以能組建,是因為各勢力有共同的利益需求,有合作的基礎,如今這個基礎動搖了,合作也就困難了,武烈侯若想協調一致,更是難上加難。
寶鼎自知無法說服老秦人和楚系熊氏放棄對咸陽宮的持續“攻擊”,那麼他只能保持沉默。
老秦人需要什麼?需要掌控朝政。大秦是老秦人的大秦,老秦人當然要控制朝政。當年武安君白起就想做到這一步,所以他不遺餘力打擊關東系,甚至不惜與昭襄王決裂,結果武安君輸了,老秦人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如今終於翻身了,找到摧毀關東系的機會,他們豈肯放棄?
上將軍王翦至今沒有說話,一旦他說話了,咸陽宮將面臨空前壓力。
楚系熊氏需要什麼?需要掌控王統。老秦人和熊氏外戚有過美好的合作期。當年大秦在宣太后的掌控下,熊氏外戚和老秦人通力合作,內外攜手,橫掃天下。那個時候,關東系被壓制到了極致,但隨著範睢的到來,隨著宣太后的薨亡,咸陽政局突然就變了,熊氏外戚和老秦人先後被昭襄王和關東系血腥鎮制,於是大秦戰無不克的神話瞬間破裂。
現在熊氏外戚和老秦人再度合作,雙方各取所需。熊氏外戚幫助老秦人進一步擴大在朝堂上的掌控權,老秦人則幫助熊氏外戚取得王統的控制權,試想此刻熊氏外戚怎麼會放棄眼前的大好時機?
然而,秦王政的性格非常倔犟,他不會屈服。從歷史角度來審視秦王政的一生,不難發現他和昭襄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兩人的身體裡都流淌著寧死不屈的血液。秦王政寧死不屈,那麼即使君臣之間鬥得兩敗俱傷,即使大秦國力因此受損,即使統一大業因此再遭重挫,他也絕不會退讓一步。
繼續這樣鬥下去,咸陽政局還會再掀血腥,秦王政一怒之下,必然要利用手中至高無上的王權,再度殺人。
寶鼎是咸陽政局發展的關鍵,他挑起了這場風暴,並試圖置身事外,以免兄弟反目,自相殘殺,但形勢發展到這一步,他不得不出面力挽狂瀾,阻止這場風暴的蔓延了。
他該怎麼做?如果在這個關鍵時刻幫助老秦人和熊氏外戚,咸陽宮和秦王政的威信會進一步受到打擊,而以秦王政的性格,必定是兩敗俱傷之局,大秦的統一大業必將受阻。
寶鼎無意和秦王政反目,更不想讓咸陽宮和秦王政的威信再受打擊,尤其重要的是,他不能讓豪門貴族把持朝政,那損失的不僅僅是統一大業,就連未來的帝國命運都無從掌控。
大秦因為“法治”而強大,因為“法治”而統一中土,未來大秦還要繼續走這條路,以便在未來的南北戰爭中贏得絕對優勢。“法治”這個基本國策不能變,寶鼎需要的是“法治”的變革,是阻止“法治”走向極度,以避免高度集權的“法治”摧毀未來的帝國。
從這一觀點出發,寶鼎必須幫助秦王政擺脫當前的危機,以維護老嬴家和大秦王國的利益。
但如此一來,寶鼎必然會走到老秦人和熊氏外戚的對立面,昔日的盟友變成了朝堂上的政敵,雖然短期內寶鼎可以幫助秦王政結束這場政治風暴,但未來的路卻更加難走了,未來帝國的命運也更加難以把握了。
寶鼎難以取捨,他一直在思考,一直想找到一條兩全其美的路。
這天,他接到了秦王政的書信,書信上只有短短四個字:速回咸陽。
第323章 咸陽的挑戰
寶鼎無意回咸陽,更不想陷入風暴的漩渦,即使要出面挽救危局,他也要站在漩渦的外面。
這時候返回咸陽,必將陷入咸陽宮和本利益集團的夾擊之中,到時他將十分被動,進退兩難,相比起來,倒不如在中原進行遠距離斡旋,這樣他始終掌握主動,即使秦王政或者老秦人,抑或熊氏外戚打算藉機把他拉進漩渦,他也可以從容應對。
寶鼎回書,我曾與大王相約,中土不能一統,我就絕不回咸陽。他以此為藉口拒絕了秦王政,但心裡卻是惶惶不安,咸陽的緊張局勢讓他徹夜難眠。
護軍府官員和中原軍政官長們也是一樣,憂心忡忡地關注著咸陽局勢的發展。此刻咸陽的權力博弈已經到了刀劍相擊的階段,博弈雙方互不相讓,繼續鬥下去,最終肯定是兩敗俱傷之局。
梁囿行轅裡,寶鼎深居簡出,諱莫如深。趙高、魏起、曝布等文武官員多次出言試探,但寶鼎始終沉默。
蒙武、楊端和、章邯、隗藏等中原軍政官長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