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部分(2 / 4)

,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李斯不禁想到了昭襄王。昭襄王時代,內有穰侯魏冉和華陽君熊戎,外有上將軍司馬錯和武安君白起,這都是一代人傑。相比起來,範睢的功績卻乏善可陳,無法與他們相提並論。但昭襄王要集權,聽信了範睢的建議,固幹削枝,把這一幫功臣連殺帶趕,結果昭襄王的威信轟然倒塌,給大秦帶來了一場深重災難。

大王的威信一旦倒塌,絕無再建的可能,尤其秦王政是在人倫的“孝”上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過,其嚴重性可想而知。

秦王政下令,罷黜太尉尉僚,責令就國。

尉僚因功封侯,食邑藍田,此次舉察不力,理所當然要離開京城。

秦王政試圖保住尉僚,保住關東勢力,但事態的發展已經失控,秦王政低估了朝堂各方勢力要乘著這個難得機會打倒關東系的決心。

武烈侯保持沉默,武烈侯長時間的沉默對咸陽造出了極大的壓力。

武烈侯背後的勢力過於龐大,他所在的利益集團發展到今天,即便是武烈侯本人也難以控制。這一次,當他長時間的沉默之後,他背後的利益集團終於領悟到了武烈侯的意圖,這個龐大的勢力終於爆發了。

對於敵人,就要殺伐果斷,就要徹底擊殺,絕不給他們任何反撲的機會。

留在朝堂上的熊氏外戚力量跳了出來,他們懷疑尉僚是東方諸侯國的“奸細”。前有範睢以“固幹削枝”之策誘惑昭襄王誅殺功臣,導致大秦遭受空前重創。其後有呂不韋以修建洛涇大渠為名,消耗秦國國力,更用嫪毐(lao/ai)yin亂後宮,引發宮廷政變,導致秦王和秦國王室成為天下笑柄。如今尉僚舉薦徐福,而徐福刺秦,導致趙太后身亡,秦王政更是因此威信掃地,聲譽不再。種種事例,足以證明關東人切齒仇恨大秦,試圖用盡一切辦法擊敗大秦。尉僚罪不可赦,不殺不足以平秦人之憤。

此奏一經公開,隗狀聯合楚系力量立即推波助瀾,王綰和老秦人更是不遺餘力,直接奏請秦王政,懇請下令“逐客”,凡關東士人,一律趕出大秦。

老秦人甚至喊出了一個讓咸陽為之顫慄的口號,“非我秦人,其心必異。”

秦王政的壓力太大了。事態失控,風暴越來越大,這樣下去,趙太后進陵的時間恐怕都要延遲了。

蒙氏和馮氏擔心受到波及,在中樞議事上對老秦人的奏議投了“贊成票”。

秦王政感覺自己回到了從前,回到了被熊氏外戚把持朝政的時代,他再一次失去了對中樞的控制。

秦王政只有低頭,他不是沒有想過與中樞對抗,但他必須防備武烈侯的“攻擊”,假如武烈侯這時候跳出來與他公開“叫板”,他就更加被動了。

秦王政下令賜死尉僚,尉僚自殺。

這些年來尉僚苦心經營的勢力瞬間崩潰,追隨他的官僚們一夜之間遭到清洗,但秦王政沒有再殺了,而是下令禁錮。

風暴是不是就此停止?

當然不會,風暴愈演愈烈,宗室、老秦人和楚系聯手逼迫咸陽宮下令“逐客”。

當年呂不韋倒臺,咸陽就下令“逐客”,其幕後的策劃者就是熊氏外戚,但被秦王政和尉僚阻止了,李斯的《諫逐客書》巧妙化解了那場風暴,但今天誰來阻止“逐客”?

秦王政下令,重新起用司馬鋅,以司馬鋅為太尉。

老秦人根本不買賬,司馬鋅更是以年老體衰為由,斷然拒絕。

秦王政考慮再三,任命麃(Biao)公為太尉。又以王賁為河北軍統率,章邯為中原軍副統率,馮毋擇出任邯鄲太守。

但秦王政的讓步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武烈侯依舊保持沉默,上將軍王翦也是一言不發,這種沉默讓宗室、老秦人和楚系意識到武烈侯必有一個大謀劃,所以咸陽局勢越來越緊張。

秦王政拒絕下令逐客,而拒絕的後果就是各種傳言滿天飛,趙太后薨亡的事情迅速傳遍大秦境內,秦王政的威信更是直線下降,這樣下去,不但咸陽宮名聲掃地,就連中央權威都要遭到打擊。

郎中令蒙嘉建議秦王政,授予武烈侯兵權,讓武烈侯出任中原大軍。

“你未免太輕視武烈侯了。”御史大夫馮劫對此建議嗤之以鼻,“你以為武烈侯要的是統兵權?”

蒙嘉無奈苦笑。他當然知道武烈侯要的不是統兵權,而是國策的變革,但這個缺口一旦開啟,接下來的事情即便是咸陽宮也無法預料和控制,國策的變革必須慎重。

第322章 速回咸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