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在中原受挫,丟掉昌邑一線不得不死守定陶,中原形勢迅速惡化之後,這種呼聲終於正式亮相於朝堂。
秦王政對此不屑一顧。他要中原,也要代北,魚與熊掌他都要,要兼而得之,放棄代北對他而言根本就是絕無可能之事。他急書公子寶鼎,徵詢他對整個局勢的看法。秦王政的目標要在兩個戰場同時取得勝利,以大秦之力何懼兩線作戰?
這封信經邯鄲轉至代北。寶鼎看完之後,對秦王政大為敬佩,不愧為一代雄主,視中土諸侯和大漠匈奴為魑魍魅魎(chi/wang/mei/liang),根本沒把這些宵小放在眼裡。但這只是秦王政透出書信傳遞給寶鼎的表象,實際上秦王政已經意識到,寶鼎把代北的戰略地位提高到事關中土安危、大秦一統的高度,把秦軍主力拉到代北戰場,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其政治上的意圖。
迫於形勢,秦王政不得不警告寶鼎,不要拿中土安危和統一大業來威脅寡人,寡人絕不會屈服,所有敵人皆為魑魍魅魎,你也是一樣,若不想兄弟相殘,那就不要行脅迫之事,而是齊心協力共度眼前的難關。
寶鼎把這封信遞給了趙高和朱英。兩人讀後神情都很凝重。
“大王已經看到了危機。”趙高嘆道,“代北戰局若想徹底扭轉,必須得到咸陽在財賦上的大力支援。假如我們和咸陽形成對抗,咸陽還會在財賦上予以支援嗎?沒有充足的財賦,代北難以為繼。”
“代北的情況太過惡劣。”朱英接著趙高的話說道,“若要恢復代北的元氣,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擊敗匈奴人把他們趕出長城,而是咸陽的財賦支援。如今大王已經估猜到武烈侯以重兵鎮戍代北的意圖,接下來的事情恐怕非常難了。”
寶鼎冷笑。他還有退路嗎?他沒有退路,這是他扭轉乾坤的最好機會,失去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可能就此失去拯救帝國的可能。
“中原局勢還不夠緊張。”寶鼎說道,“我對楚國的局勢很期待。現今齊國果斷出手攻擊中原,景纓和項燕也應該動手了,難道他們還要等到我在代北擊敗了匈奴人,等到蒙武擊敗了齊軍之後才動手嗎?”
如果齊楚合縱,兩路夾擊中原,以中原現有的兵力,肯定是兵敗如山倒。
“武烈侯,我們必須考慮到中原可能會出現的最壞局面。”朱英微微皺眉,小聲提醒道。他自從追隨寶鼎後,發現寶鼎和春申君有個非常相似的地方,兩人對局勢的把握都有驚人的天賦,在審時度勢上屢屢有驚豔之舉,但兩人都過於自信。當年春申君如果不是因為過度自信,對楚國那幫貴族過於輕視,也不至於落到身死族滅的悲慘境地。
“最壞的結局?”寶鼎笑笑,不以為然的說道,“秦軍丟掉中原,合縱軍兵逼函谷關,這就是最壞的結局。”他看看趙高,又看看朱英,“這有什麼問題嗎?”
“中原要慘遭劫難。”朱英嘆道,“武烈侯或許不在乎中原人的死傷,但武烈侯必須要知道,當你帶著大軍殺進中原,三國大軍混戰在一起,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軍隊互相廝殺,最終中原還能留下什麼?一片廢墟而已。當年武烈侯攻佔中原,在中原建下了赫赫聲名,今日武烈侯卻置中原劫難於不顧,要親手摧毀這一切,於心何忍?”
寶鼎略感錯愣,沒想到朱英竟然說出這麼一番話。中原局勢如果到了這一步,寶鼎就算在政治上實現了自己的意圖,但與秦王政、與咸陽宮卻成了生死仇敵,雙方的矛盾會異常激烈,未來帝國政局必定風起雲湧動盪不安,這對帝國的長治久安顯然沒有任何好處,相反,極有可能讓帝國死得更快。
“再看看吧。”寶鼎的臉上露出疲憊之色,他輕輕搖手,聲音沉重地說道,“中原局勢如何變化不在我們的控制之中,我們所能做的也就是儘可能阻止中原局勢日益惡化,但前提是,我們必須穩住代北,否則必定顧此失彼,讓局勢完全失控。”
趙高和朱英看到寶鼎臉上的疲態,知道他也為這事心力交瘁,隨即中止了這個話題。
“大庶長來信,南線主力已經全部進入句注北麓。”趙高說道,“從時間上來推測,大庶長已經展開了反擊。我們這邊是不是也要催一催,請楊端和將軍和司馬尚將軍不要再拖延了,馬上展開攻擊。”
青陂戰場的司馬尚和治水一線的楊端和動作緩慢,以各種理由拖延攻擊時間,這讓寶鼎十分著急。他不在前線,不知道戰場上的具體情況,所以也不好蠻橫下令,但從河北運來的糧草輜重實在有限,如果繼續拖延不戰,糧草就供應不上了。再說,時間拖得越長,匈奴人就越有可能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