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部分(1 / 4)

封國在邊陲,起到了“藩衛”中央的作用,但邊陲的鎮戍軍數量龐大,中央在財賦上又要全力支援鎮戍軍,如果封君控制了鎮戍軍,那就等於中央拿錢增加封國的實力。自己給自己培養對手,中央豈肯做這種事情?

矛盾就在這裡。封君和封國的作用就是藩衛中央,當然需要一定的實力,而中央若要控制封君和封國,就必須扼制封君和封國實力的膨脹。這個矛盾不解決,中央和封國的矛盾很快就會爆發,而爆發的後果太可怕了,不僅僅邊疆鎮戍要出問題,國內更會陷入戰亂。

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最終要靠中央對鎮戍軍的直接控制,中央要牢牢掌控軍權,於是兵制改革自然就成了迫在眉睫的大事。

兵制改革的核心就是國防策略。

在國防策略上,是守外虛內還是守內虛外?是重兵鎮戍邊疆,還是重兵屯駐京畿?是採用以攻代守的積極防禦策略,還是採用固守要隘的消極防禦策略?

國策策略的選擇,直接主導了兵制改革的方向。

如果是守內虛外,採用固守要隘的消極防禦策略,那邊疆鎮戍主要由邊郡和封國承擔,平時可以徵發兵役戍邊,如遇外寇入侵,則加大徵發兵役的力度,徵發範圍可以擴大到鄰近郡縣,而主要作戰任務則由中央軍承擔。

此策的好處顯而易見,因為邊疆鎮戍軍武力有限,中央可以有效扼制封君和封國實力的膨脹,而大秦的主力中央軍因為直接受控於中央,中央牢牢掌控了軍權,導致中央可以憑藉武力牢牢控制地方,加強中央集權。對於普通國人來說,尤其對中土腹地的郡縣來說,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兵役的徵發,這既有助於國人的安居樂業,也有助於王國經濟的發展。

如果是守外虛內,採用以攻代守的積極防禦策略呢?很顯然,邊疆鎮戍軍是大秦的絕對主力,封君和封國的實力必然因此而膨脹,更嚴重的是,因為頻繁的對外戰爭,王國的財賦會被大量消耗,國人的兵役會被無度徵發,最終不但損害了國力,也損害了中央集權,損害了王國的長治久安。

從兩種國防策略的利弊上可以看到,中樞明顯傾向於守內虛外,也就是消極防禦的國防策略。

假如選擇守內虛外的國防策略,就涉及到一箇中央軍的建設問題。

中央軍在內,邊疆戰事爆發,需要馬上趕赴邊疆作戰,這個趕路時間的長短可能直接決定了戰爭的勝負,所以中央軍必須是常備軍,必須時刻處在戰備狀態。如此一來,常備軍的數量就要擴大,職業軍人就要增加。養軍隊需要錢,養一支十萬或者二十萬的常備軍需要多少錢?這個耗費太大,中央財政目前無法承擔。

中央軍建設實行常備軍制度,就牽涉到了兵役制度。常備軍將士既然是職業軍人,那郡縣徵兵制就不合適了,就要改為募兵制,徵募壯勇為職業軍人。兩種兵役制度並存,那麼中土腹地郡縣的國人所承擔的兵役就大為減少。

既然國人承擔的兵役減少,那麼國人就因此獲利,既然國人因此獲利,那麼為什麼不能讓他們把獲利部分上繳王國,做為王國養護軍隊的支出?

由此就牽扯到賦稅制度的改革。

兵制改革在前,賦稅改革在後,必須先把兵制改革的策略確立下來,然後就可以著手修改賦稅制度了。

寶鼎仔細看完中樞的書信後,心裡異常窒悶,一股無名怒火更是噴湧而出。

他想到過變革的艱難,想到過在權力和財富的再分配中將有一番激烈博弈,但他沒有想到的是,變革的最終承擔者竟然是普通的國人,統治者們為了自身的利益,最終在權力和財富的再分配中,不但沒有給予國人更多的利益,反而肆無忌憚地吞噬普通國人本來就少的可憐的利益。

王翦也在沉思。王翦看到的不是普通國人在變革中的利益損失,而是國防策略的選擇,他無法接受守內虛外的國防策略,更無法接受把一支龐大的中央軍放在京畿。此策說白了就是為了中央集權,就是為了實現高度的中央集權,但由此帶來的惡果是中土在未來的南北戰爭中完全處於被動。中央是集權了,但中土的危機也嚴重了,這不符合中土的利益,更不符合本利益集團的利益。

中央都集權了,在權力和財富的再分配中挖去了最大的一塊,我們吃什麼喝什麼?尤其賦稅制度的改革,很明顯就是要把財富集中於中央,那損失的不僅僅是普通國人,貴族們的利益同樣受到吞噬,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事。

公子扶蘇從儲君和未來帝王的立場思考這個變革方案,倒是理解中樞的想法,不過他現在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