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部分(3 / 4)

本條件。歷史上記載,異人之所以被華陽太后選為嫡子,是呂不韋花錢買通了華陽太后的姐姐華陽大姐和弟弟陽泉君。這個理由就太荒誕搞笑了,一國儲君的選擇關係到王國的未來,關係到朝堂各方勢力的利益,其中博弈之慘烈可想而知,豈是一個小小的商賈所能左右?熊氏家族有權有勢,財富無數,難道還像市井小民一般貪圖呂不韋的那點金子?太扯淡了。

呂不韋是衛國商賈,出身低賤,在韓國陽翟打拼,漸漸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在邯鄲偶遇異人之後,他萌發了一個“投資”念頭,於是到咸陽為異人跑關係,看看能否運作一下,把異人弄回秦國。

這個難度非常大,一般到外國做質子的宗室公子,首先是庶出,其次是庶出中最沒有前途的。這個很好理解,宗室公子的母系如果權勢龐大,朝堂內外都有一定的勢力,即便是庶出,也不至於淪落到離鄉背井到外國做質子的地步。做質子基本上等同於在外國坐牢,運氣差一點的這輩子就老死他鄉了。比如趙高的祖輩就是趙國派遣到秦國的質子。

異人如果能結束質子生涯,返回咸陽,憑藉其功勞足以獲得一定的權力和財富,這可以幫助呂不韋在西秦開啟一條商道。不出意外的話,這就是呂不韋結交異人,並主動幫助其到咸陽運作的主要原因。當然,也不排除呂不韋異想天開做白日夢的可能,畢竟當時異人的父親安國君是大秦儲君,偏偏這位儲君還沒有嫡嗣,理論上只要是安國君的兒子,都有可能是未來的大秦君王。

呂不韋的運氣的確不錯,他的那點金子讓他見到了熊氏,給熊氏傳遞了一個訊息,質子異人因此進入華陽太后和熊氏的視線。

當時昭襄王還在,安國君是大秦太子,但安國君年紀很大了,身體也不好,所以確立第三代繼承人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

第三代繼承人的確立非常複雜。昭襄王遲遲不立太子,原因很多,但集權於中央是最大的原因。昭襄王“固幹削枝”,在宣太后死後先是驅趕熊氏,後殺武安君打擊老秦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範睢等一幫關東人也因此死得死,逃得逃。等到昭襄王好不容易穩下局面,馬上又爆發了儲君之爭。

昭襄王長壽,子女多,其嫡長子已經死了,嫡次子安國君也老了,而安國君並不是理想的儲君人選,原因無他,安國君的夫人出自熊氏,如果安國君做了大王,熊氏外戚十有八九要東山再起,這是昭襄王所不能接受的事。不過幸運的是,華陽夫人沒有子女,她必須在安國君所有庶出兒子中挑選一個做嫡子,但這個嫡子落在誰的頭上,她說了不算,安國君也做不了主,只有昭襄王才能決定。

誰能進入昭襄王的法眼做安國君的嫡子?首先這個人必須在某個方面能打動昭襄王,這時候進入熊氏視線的質子異人給了熊氏以啟發,那就是昭襄王應該有“質子”情節。

昭襄王當初就是在燕國做質子,他能被秦國接回來繼承王統,咸陽曾有一番激烈廝殺。武王突然駕崩,因為沒有子嗣,一幫弟弟們為爭奪王統大打出手。昭襄王是武王同父異母的弟弟,他的母親宣太后是楚國公主,在後宮的地位是第五等“八子”。後宮嬪妃分八等,如果加上太后,那就是九個級別,由此可見宣太后當時在後宮的地位不高,而當時秦國的楚系勢力也不算大,這也是武王繼位後,把昭襄王“發配”到遙遠的燕國做質子的原因。

在這場王統爭奪中,宣太后和楚系勢力顯然沒有任何優勢,但當時的魏氏是軍中悍將,與郿城“孟西白”和夏陽司馬氏有不錯的交情,而當時的左丞相甘茂與右丞相樗裡疾是死對頭,他們誰贏得了軍隊的支援,誰就能控制朝政,繼而也就能控制王統的繼承。

結果不言而喻,老嬴家、本土老秦人和楚系聯手,贏得了王統,趕走了甘茂。其後宣太后主政,楚系迅速崛起,宗室樗裡疾一脈、郿城孟西白、司馬氏和魏氏在其後的幾十年裡,成為大秦軍政兩屆最為炙手可熱的大權貴。

人老了總會回憶過去,昭襄王也不例外,而到燕國做“質子”是他人生的轉折點,也是他最為刻骨銘心的一段記憶,所以當“質子”異人在秦趙大戰之際逃回咸陽,便在第一時間進入了昭襄王的法眼。異人的母親是韓國公主,與楚系沒有密切的聯絡,將來異人繼承王統,顯然會重用以韓係為主的關東人,這樣一來就避免了楚系的東山再起。

華陽夫人和熊氏的崛起之策終於成功了。異人雖然得到了昭襄王的青睞,但其根基太弱,若想順利繼承大統,必須絕對效忠於華陽夫人,為此他甚至改名為“子楚”,穿楚服,說楚言,以討華陽夫人的歡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