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但這種威懾力需要強大的財賦為支撐,也就是說,寶鼎必須贏得咸陽的信任,必須保護和支援咸陽。
由此寶鼎需要在中樞安置自己的親信,由這些親信來代替自己在中樞發出“第三種”聲音。既堅持自己的政治理念,又盡力保證政局的穩定,以完成自己做為政治格局中的第三方勢力所必須行使的權力和應該承擔的責任。
甘羅在寶鼎的講述下,徹底理解了寶鼎的政治理念和自己進入中樞的重要意義。
甘羅出自寒門,又有坎坷的經歷,他的政治理念在形成過程中受到了呂不韋的嚴重影響,他堅持“法治”,追求中土的大一統,但他對集中中央有不同的看法,認為官不能與民爭利,在財富分配上,財富要向普通國民傾斜,農耕和工商要並重,工商是稅收的重要來源,在政策上要扶持,民富則國強。由此延伸,“民”在權力上也要享有更多,從刑法到教育等等,君王和中央都要給予政策上傾斜,繼而建成一個和平的寬鬆的與民休養、安居樂業的新大秦。
這一政治理念集中體現了寒門貴族對權力和財富的渴望,它代表了這個時代中下層民眾的基本要求,與寶鼎的政治理念頗為相近。這也是甘羅願意追隨寶鼎,而寶鼎也願意接受到他的根本原因。
事實上蓼園系的核心成員與寶鼎的政治理念基本一致,否則彼此也難以認同,寶鼎更不會讓諸如趙高、甘羅、曝布、章邯這些人進入蓼園的核心層。也正因為如此,甘羅很快便估猜到了寶鼎在與秦王政的離石會面中所做出來的妥協,只不過他沒有想到寶鼎高瞻遠矚,馬上便擬定了新目標,拿出了新謀劃,而這一新謀劃關係到大秦的未來,甚至直接關係到帝國的命運。
甘羅在其中承擔了重要的使命,這讓他感覺難以承受,不堪重負。
“分封的口子已經撕開,滔滔洪流正咆哮而出。”甘羅考慮良久,不得不提醒寶鼎,局勢的發展恐怕已經失去控制,“統一後,內憂外患,各種矛盾累積在一起,如同山洪爆發,咸陽試圖在‘法治’的堤壩上加築‘中央集權’,以更高更堅實的堤壩強行封堵,而你未雨綢繆,知道洪水來勢太猛,堵不住,於是用封國制在‘法治’的堤壩上撕開了一道口子。洪水未到,就先行洩洪,開闢洩洪區,這樣洪峰到來的時候,就可以避免‘法治’堤壩徹底崩潰的危險。”
“這一設想是正確的,但在實際執行中,咸陽不遺餘力地封堵‘缺口’,頑固堅持高度的中央集權制,而豪門貴族不惜代價要‘決堤’,要摧毀堤壩。這時候,你這位始作俑者想置身事外,坐山觀虎鬥,顯然不現實。”
寶鼎沉默不語。
“老夫人和少夫人回京,咸陽重新任命南陽守相,實際控制南陽郡,這一切雖然表明你本人向咸陽宮低頭了,可以一定程度上警告堅持分封的豪門貴族,從而確保中原決戰的勝利,但勝利之後呢?”
“勝利之後你回北方,北方擬建三個封國,咸陽的意思很明確,第三個封國要等到大軍攻佔河南之後,在新開闢的疆土上建立。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推測,第三個封國就是為你量身定做的。河南之地是你打下來的,你理所當然要領封國。”
“在這種輿論下,你經略北疆,事實上就是在背後推動分封諸侯。既然你在北疆推動分封,那麼南疆呢?西疆呢?山東齊地、江東楚地呢?如果這些遙遠邊陲的封國封君、鎮戍軍統率、地方郡縣官長們都仿效你的做法,各自在地方養精蓄銳,然後與中央貌合神離,待時機合適,與中央直接對抗,那麼後果如何,不問可知。”
寶鼎心情煩悶,冷聲問道,“如此說來,我不該撕開這道口子?”
甘羅苦笑,憂心忡忡,目光中更帶著一絲迷惘。
“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甘羅說道,“統一後實施高度的中央集權,那麼咸陽宮和豪門貴族之間必定有一場廝殺,這場廝殺如果豪門貴族失敗了,大量的功臣被棄置,對大秦是個嚴重的打擊,而其中的矛盾雖然被強行壓制下去,但因為沒有化解之策,它還一直存在著,等待著爆發的時機,一旦爆發則山崩地裂,大秦有傾覆之禍。”
“咸陽宮之所以在你的脅迫下推動國策的變革,撕開了分封的口子,其原因估計就在這裡。咸陽宮肯定也看到了危機,所以接受了你的過渡策略,但過渡策略事實上還是沒有解決根本性矛盾,矛盾還在,只不過以過渡策略延緩了矛盾爆發的時間而已。”
寶鼎暗自嘆息,他也知道自己的策略沒有解決根本性矛盾,所以矛盾還是要爆發。現在他只能期望矛盾爆發的時間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