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1 / 4)

》中寫道,張愛玲中學時期,一到寒假就忙著自己剪紙、繪圖,製作聖誕卡和新年卡,她還曾在寒假中自己裁紙和寫作,編寫了一張以我家的一些雜事作內容的副刊,同時不忘配上此插圖。

也許讀者想象不到,張愛玲最早在正式刊物上亮相,既不是小說,也不是散文,恰恰是她的繪畫,這有她自己的有趣的回憶為證:

生平第一次賺錢,是在中學時代,畫了一張漫畫投到英文《大美晚報》上,報館裡給了我五元錢,我立即去買了一支小號的丹琪唇膏。(《童言無忌》)

從中很可以感受到張愛玲第一次發表畫作時的雀躍心情。

()好看的txt電子書

青年時代的張愛玲仍痴迷於繪事。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張愛玲正在香港大學求學。在隆隆的炮火聲中,她仍興致勃勃地畫畫。對此。她後來也有具體生動的回憶:

由於戰爭期間特殊空氣的感應,我畫了很多圖,由炎櫻著色。自己看了自己的作品歡喜讚歎,似乎太不像話,但是我確實知道那些畫是好的。完全不像我畫的,以後我再也休想畫出那樣的圖來。(《燼餘錄》)張愛玲還得意地提到教授日文的俄國教師看見我畫的圖,獨獨賞識其中一張,是炎櫻單穿一件襯裙的肖像。他願意出港幣五元購買,看見我們面有難色,連忙解釋:五元,不連畫《流言》插圖《風兜》框(《燼餘錄》)。可惜我們無法知道這筆畫作生意最後是否成交。

張愛玲是如此酷愛繪畫,她對於色彩和字眼同樣極為敏感,假如她繼續自己的繪畫生涯,她將完全有可能成為一位優秀的畫家。但她沒有這樣做,她最後還是把自己的拿手好戲放在了一邊,選擇了文字生涯。毫無疑問,張愛玲更鐘情賣文為生而不是賣畫為生。當她一九四三年春以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正式登上上海文壇,一舉成名之後,繪畫就成了她的業餘愛好。她仍時不時趁興塗上幾筆,為自己的小說和散文插圖,也為別人的小說和散文插圖,還為自己的書和別人的雜誌設計封面,但這已是煮字之餘事,興盡就罷手。五十年代以降,除了為散文小說集《張看》設計封面這個惟一的例外,張愛玲完全放下了手中的畫筆。

儘管張愛玲畫齡不長,發表的畫作也不很多,但她的畫和她的精美文字一樣,在當時的上海文壇上廣受注意和讚譽。

一九四三年五月。 鴛鴦蝴蝶派著名作家周瘦鵑慧眼識寶,在他主編的

大家閨秀《紫羅蘭》雜誌上開始連載張愛玲的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也正是在這一期《紫羅蘭》上,周瘦鵑寫了《寫在(紫羅蘭)前頭》一文,文中追述了張愛玲向《紫羅蘭》投稿的經過,在回憶張愛玲和姑姑專門為他舉行的家庭茶會時說:

《流言》插圖《大家閨秀》我們三人談了許多文藝和園藝上的話,張女士又拿出一份她在《二十世紀》雜誌中所寫的一篇文章《中國人的生活與服裝》來送給我。所有婦女新舊服裝的插圖,也都是她自己畫的,我約略一讀。就覺得她英文的高明,而畫筆也十分生動。不由不深深地佩服她的天才。

《中國人的生活與服裝》是用英文寫的。周瘦鵑在欽佩張愛玲英文的高明的同時,對張愛玲為該文所作的插圖也表示肯定,稱讚她畫筆也十分生動,雖只短短的一二句話。卻是目前能見到的對張愛玲畫作最早的公開評論。

第二位關注張愛玲畫作的是柯靈。三個月後,柯靈在他主編的《永珍》第三卷第二期上發表張愛玲的小說《心經》,同時刊出了張愛玲的小說插圖。在該期《永珍》編輯室中,柯靈強調:

張愛玲女士在近頃小說作者中頗人注目,她同時擅長繪事,所以她的文乎也有色澤鮮明的特色。

柯靈不僅推崇張愛玲擅長繪事,而且首次把張愛玲的繪畫成就與她的文字風格聯絡起來。

一九四四年五月,已經推出張愛玲《金鎖記》、《傾城之戀》等名作的《雜誌》月刊在第十三卷第二期發表胡蘭成的《評張愛玲》。如果不因人廢言,應該實事求是地承認此文是四十年代評論張愛玲的代表作之一,堪與迅雷(傅雷)的《論張愛玲的小說》媲美。文中在分析張愛玲的小說之前,別開生面地先討論她的繪畫,指出:

張愛玲先生由於青春的力的奔放,往往不能抑止自己去尊重外界的事物,甚至於還加以蹂躪。她知道的不多,然而並不因此而貧乏,正因為她自身就是生命的泉源。倒是外界的事物在她看來成為貧乏的。不夠用來說明她所要說明的東西,她並且煩惱於一切語言文字的貧乏。這使她寧願擇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