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4 / 4)

小說:全新思維 作者:冥王

—這是因為感覺到自己和某種更強大的事物連為了一體。這些科學家們的研究產生了一個新的領域,神經神學,旨在探尋大腦和精神感受之間的關係。正如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Caltech)的精神學學家史蒂文庫沃茨(StevenQuartz)所說:“對我們生物學結構的種種研究越來越清晰地表明,我們是社會的產物,渴求認同感和存在的目的。”

我們至少應該認真對待精神性這個問題,因為它能改善我們的生活——尤其在我們的物質需求得到滿足(以及過度滿足)的時候就顯得更加有價值。例如,現代生活中的一些疾病——壓力、心臟病等等——能透過精神療法減輕。

這是一個複雜而又倍受爭議的領域。如果你想僅僅依靠精神性來戰勝癌症或者讓受傷的骨頭修復,那結果將會是不堪設想的。但是,一種全面思維的方式——將左腦主導的理性和右腦主導的精神結合起來——會很有效。正如我在第三章提到過的,美國一半以上的醫學院現在開設了精神與健康的課程。根據《新聞週刊》(Newsweek)的報道,“72%的美國人說他們喜歡和自己的醫生談論信仰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一些醫生甚至開始對病人的精神狀況進行記錄的原因之一。這當然是一個微妙的話題。但是正如杜克大學教授哈羅德科尼格(HaroldKoenig)接受《宗教新聞服務》(ReligionNewsService)採訪時說的,“我們現在和20年前的處境一樣,那時醫生要對病人的性生活做記錄。”科尼格估計,5%到10%的美國醫生都對病人進行了各種形式的精神狀況調查記錄。像敘述醫學,這種精神與健康療法的興起,在醫學領域是一種大規模的趨勢,它把每一個病人看作是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一種特殊疾病的載體。

另一個開始重視精神力量的領域是商業。如果概念時代到處充斥著後物質主義價值觀,那麼對精神的追求就會更加有意義,很多人將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滿足精神需求。

五年前,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馬歇爾商學院(MarshallSchoolofBusiness)教授伊恩米特羅夫(IanMitroff)和諮詢顧問伊麗莎白登頓(ElizabethDenton)發表了一篇報道,名為《美國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