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2 / 4)

郭子玄語義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郭象,字子玄,晉代河南人。郭象少年時代就頗具文采,愛好道學,喜歡讀《老子》《莊子》,曾為《莊子》作注,極善談論倫理。他對於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一些現象,都能留心觀察,然後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識十分淵博,對於事情也常常能有獨到的見解。

後來,朝廷聽說了他的才能,幾次派人請他去做官,他推辭掉。最後實在推辭不掉,就去朝廷做了黃門侍郎。由於他學識淵博,說什麼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再加上他思維敏捷,能言善辯,人們都很喜歡聽他講話。

郭象清談時,總喜歡手裡拿著玉柄麈尾,十足的高士風度。太尉王衍十分欣賞郭象的口才,他讚揚郭象說:“郭子玄語義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意思是說,“郭象說話,就好象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

“口若懸河”指講話像瀑布傾瀉,滔滔不絕。形容能說會辯,口才很好,口齒伶俐。

■ 膾炙人口

典出《孟子?盡心下》:曾哲嗜羊棗,而曾子不忍食羊棗。公孫丑問曰:“膾炙與羊棗孰美?”孟子曰:“膾炙哉!”公孫丑曰:“然則曾子何為食膾炙而不食羊棗?”曰:“膾炙所同也,羊棗所獨也。諱名不諱姓,姓所同也,名所獨也。”

羊棗,也名黑棗,黑色的果實,比柿子甜,又沒有柿子的澀,很好吃。膾炙,指炒肉末。

孔子的弟子曾哲愛吃羊棗。曾哲去世後,他的兒子曾參出於孝心,就不忍心吃羊棗了。公孫丑就這種現象向孟子請教:“老師,炒肉末和羊棗,哪一樣好吃?”“當然是炒肉末好吃,沒有哪個不愛吃炒肉末的!”

公孫丑又問:“既然炒肉末好吃,那麼曾參和他父親也都愛吃炒肉末的了?那為什麼曾參不戒吃炒肉末,只戒吃羊棗呢?”

孟子說:“炒肉末大家都喜歡吃,而羊棗只是個別人喜歡吃。人們尊重父母和君主,不稱呼他們的名字,卻可以稱呼他們的姓。姓是整個家族共同使用的,而名字卻是他一個人用的。”

以後,人們就用“膾炙人口”來比喻人人讚美的事物和傳誦的詩文。

四字篇 第十章(1)

■ 狼子野心

典出先秦?左丘明《左傳?宣公四年》:子文曰:“必殺之。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弗殺,必滅若敖氏矣。”諺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春秋時期,楚國司馬子良生了個兒子,起名叫子越。子良的哥哥令尹子文說:“你一定要把這個孩子殺了。你看,這個孩子有熊虎的形狀,豺狼的聲音。如果不殺掉他,他一定會毀掉我們若敖氏家族。俗話說:狼崽雖小,卻有兇惡的本性。這是條狼啊,你千萬不能善待他,快拿定主意把他殺了。”

子良下不了狠心把自己的兒子給殺了。

子文臨死的時候,把全家族的人都叫來說:“子越要是掌了權,你們就趕緊離開楚國逃命吧,以免遭到災禍。”

子文死後,他的兒子鬥般當了令尹,子越也接替父親做了司馬。不久,子越在楚穆王面前百般進讒言,說鬥般的壞話,後來子越頂替鬥般當上了令尹。楚穆王死後,子越趁機作亂,掌權後即殺害了鬥般和子文生前的親信。這年秋天,子越帶領若敖氏的人同楚王作戰,幾次交戰後,若敖氏就被楚王的軍隊滅掉了。

“狼子野心”指狼有兇殘的本性。比喻兇暴的人居心狠毒,習性難改。

■ 老馬識途

典出《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xi)朋從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公元前663年春天,山戎又犯燕國,燕國抵擋不住,就向齊國求救。齊桓公明白,山戎若侵佔燕國,必然又要攻打齊國,所以就與相國管仲、上大夫隰朋等大臣,率領大軍北伐山戎。

由於是春天從齊國出發,班師凱旋時已經是冬季,路上的物候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們迷失了行軍的路線。管仲說:“老馬的聰明智慧還是可以利用一下的。”於是就選擇了一匹齒齡長的老馬,解脫了它的韁繩和鞍具,放任它自由自在地往前走。就這樣,齊軍跟著老馬,找到了返回的路。

“老馬識途”指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情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 老生常談

典出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管輅傳》: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