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2 / 4)

安石傳》: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在北宋時期,王安石主張變法圖強,來改變宋朝的衰落狀況。在王安石變法的同時也有很多保守派的人反對變法圖強。但是王安石性情剛烈,對自己的見解也是堅信不疑,絕不肯改變。在朝廷辯論的時候王安石滔滔不絕,反對派對他也是無可奈何。王安石針對“天不變,道亦不變”的祖宗舊法提出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觀點。與反對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王安石認為自然界的災變不可怕,祖宗立的法不適應時是需要改變的,社會上的錯誤輿論是不能夠接受的。這三句反映了王安石變法圖強的決心,堅決與傳統守舊的勢力抗爭到底。同時這三句話也反映了王安石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三字篇 第七章(2)

“三不足”就是來源於這個故事,後來人們經常用“三不足”來形容勇於革新的大無謂的鬥爭精神。

■ 三寸舌

語出《史記?留侯世家》留侯的一句話: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

漢朝時期的張良履立戰功,被漢高祖劉邦封為留侯,張良雖然身份顯赫,然而內心卻充滿了矛盾和痛苦,有著消極避世的念頭。有一次張良在回憶自己人生的時候說:“我家世世代代都是韓國的忠臣,自從秦國將韓國滅掉以後,我不惜花重金,向秦國報仇。全天下的人都為此事感到震驚。沒想到今天我卻僅憑著這三寸之舌向皇帝獻計獻策,就當上了皇帝的老師。而且還位列留侯,封地萬戶,我已經非常滿足了,這也就是普通人的最高待遇了吧。然而這些事情又有什麼意義呢?我想丟棄它們與仙人一起去學習輕身的法術了。”從此之後張良就不吃不喝,開始了修行。劉邦死後,呂后依然很器重張良,呂后勸張良進食,張良沒有辦法又開始少量進食。

後來就有了“三寸舌”一詞,形容一個人能言善辯,巧於辭令。

■ 三隻手

“三隻手”一詞據說最初來源於古羅馬戲劇家普勞圖斯的喜劇《一罈黃金》。

《一罈黃金》主要講述了窮得一文不名的主人公歐克里奧的女兒與梅格多羅斯的外甥盧科尼得斯相戀而懷孕,梅格多羅斯為了促成這兩個人的婚事,答應不讓女方陪嫁,準備在臨產的當天迎娶歐克里奧的女兒。正巧當天歐克里奧無意之中在自己家的灶臺下挖得了一罈黃金,在驚喜之餘又有些擔心黃金會被別人覬覦,於是決定將黃金埋到一片柳樹林裡。這一幕正巧被盧科尼得斯派遣去他家的奴僕斯特羅比盧斯撞見,便順手牽羊將黃金盜走給了他的主人。歐克里奧發現自己的黃金丟失之後宛若得了失心瘋一樣嚴厲地盤問僕人,要他伸手出來看是不是他偷了黃金,僕人將兩隻手都伸出來之後,歐克里奧居然讓他將第三隻手伸出來看。

自此,人們便經常用三隻手來表示小偷。

■ 三珠樹

語出《舊唐書?王勃傳》:勃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勔,勮,才藻相類。父友杜易簡常稱之曰:“此王氏三珠樹也。”

唐朝時期的王勃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他六歲的時候就能寫文章,而且詩情豪邁,辭藻優美,而他的兩位哥哥,也都和他一樣寫起文章來思緒流暢,毫無阻滯。三人經常一起吟詩作對,很是愉快。有一次,他們父親的朋友杜易簡來到他們家,看見三位文人又在那裡吟詩弄墨,就隨口稱讚道:“這三兄弟真是你們王家的三株樹啊。”“三珠樹”是一種非常珍奇的樹名,杜易簡用“三珠樹”來形容王勃他們三兄弟,可謂是對他們才華極高的評價啊。王勃的成就真的很大,他寫的《騰王閣序》到今天也還依然被人們爭相背誦。

“三珠樹”就是出自這個故事,今天人們用“三珠樹”來表示對別人兄弟的美稱。

■ 喪家狗

典出《史記?孔子世家》: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

春秋時期,孔子帶著自己的弟子,周遊列國,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當他們來到鄭國的時候,孔子和弟子們走散了,於是他一個人站在鄭國的東門等著弟子們來找自己。鄭國有一個人告訴正在找師傅的子貢說:“東門有一個人,他的額頭像是堯,脖子像是皋陶,肩膀像是子產,但是自腰以下卻要比禹短上三寸,那種不得志的樣子活像是一隻沒有家的狗。”子貢找到孔子之後如實地說了這些話,孔子笑著說:“說我長的什麼樣子是次要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