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3 / 4)

而說我像是喪家犬倒是真的,的確如此。”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三字篇 第七章(3)

後人自此經常用“喪家狗”來比喻一個人處境困窘,無處歸依的狼狽相。

■ 喪斯文

典出《論語?子罕》: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

春秋時期,孔子經常帶著自己的弟子周遊列國,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有一次,他從衛國到陳國,中途經過匡地,匡人誤把他們當作是曾經攻打、擄掠過匡地的陽虎,便將他們重重地圍困起來。經過一番周折好容易將誤會解開,匡人又認為孔子的相貌很像陽虎,將孔子拘禁起來,關了五天。當時伴隨在孔子左右的弟子們因此都非常害怕,孔子說:“周文王死後,天下的文化不是都在我的身上了嗎,若是上天想要將這種文化毀滅,後世之人便不能得到這種文化,若是上天並不打算將這種文化毀滅,匡人能把我怎麼樣呢?”

後人自此便經常用“喪斯文”來哀嘆文人之死或是文人遭受厄運,也用來比喻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自甘墮落。

■ 上下床

典出《三國志?魏書?陳登傳》:汜曰:“昔遭亂過下邳,見元龍。元龍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

三國時期的陳登是一個很有聲望的人,曾經多次立下戰功,被封為大將軍。有一次,劉備,劉表還有許汜三人在一起聊天便談起了陳登。許汜說:“陳登雖然已經是個大將軍了,可依然也是個江湖草莽之輩,傲氣十足的毛病絲毫沒有去掉。”劉備就問劉表說:“許汜說的是實話嗎?”劉表說:“如果不是實話吧,許汜卻不是那撒謊之人,如果是實話吧,陳登卻是一個如此有威望的人。”劉備就問許汜說:“你這樣講,有什麼憑據嗎?”許汜說:“以前我曾去拜訪過陳登,他不僅絲毫沒有代客之意,不與我說話也就是了,可是還要自己躺在上面的大床上,叫我躺在下面的小床上。”劉備明白了就說:“這個時侯,兵荒馬亂的你不知道保衛國家憂國憂民,盡然只想著自己如何置辦房產,而這正是陳登所忌諱的,難道這樣他還希望與您交談嗎?如果是我,我一定睡在百尺的高樓上,而讓您睡在地上。您和陳登之間的差別可不是簡單的上下床的區別呀。”

從此以後就有了“上下床”一詞,表示地位,高下的懸殊。

■ 十三點

“十三點”是上海人中用的非常多的貶人的話之一。

這個詞的來源頗有些爭論,其中有一種說法是,來源於賭博的時候擲的骰子。在一般的賭博中只有兩隻骰子,每隻上的點數分別是一至六,一次擲兩隻能得到最大的點數也只是兩個六點,即十二點,而丟擲十三點就是“出色”,這是一種非常不正常的現象。因為在舊上海麻將之類的娛樂和賭博行為非常盛行,所以“十三點”這個詞不知道由哪位賭君子首先在牌桌上說出來。那海時人們覺得這個詞用得非常形象,也就這樣流行了起來,用來表示一個人的愚昧無知或者是呆頭呆腦的。

後來也有人用來表示嗔怪,或用於某個特定人的暱稱。

■ 四知金

典出《後漢書?楊震傳》: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

東漢時期,有一個叫楊震的青年,他從小苦讀詩書,才華出眾,人稱:“關西孔子。”有一位大將軍聽說了他的才能就下令招他,選為茂才,後來又連續升遷四次,直至官為東萊太守。在他到任的時候,他的朋友王密前來拜見他。到了夜裡,沒有人的時候,王密從懷中取出十兩黃金送給楊震,楊震非常生氣,說:“我們都是老朋友了,你還不瞭解我嗎?”王密說:“深更半夜的沒有人會知道的。”楊震卻說:“怎麼會沒有人知道?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王密很慚愧地離開了。後來楊震在做太守時期一直保持著清正廉明的高尚情操,從不接待私自拜訪,吃粗茶淡飯,出門從不乘車。有人見楊震的生活過於清貧,就想為他置辦一些產業,楊震卻不同意,他說:“我要做一個清白的官,讓我的子孫後代也都是清白的,把這種優秀的品德留給子孫後代。這可是難得的遺產啊。”

“四知金”就來源於這個故事,後人用“四知金”來形容為官清廉的人。

■ 蘇公堤

“蘇公堤”一詞出自《宋史?蘇軾傳》:收其利以備修湖,取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