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2 / 4)

得來的,後來人們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 不三不四

典出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回:這夥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來,莫不要攧灑家。

梁山好漢魯智深,因救賣唱父女而拳打鎮關西命案,被迫削髮為僧,他到大相國寺去管理被地痞流氓霸佔的菜園。

菜園附近住著二三十個賭博不成才的破落戶小混混,現在聽說來了個管菜園的,小混混便設法要制服他,這些小混混商量決定,引誘魯智深到糞窖旁,然後大家一齊動手,把他掀入糞窖去,耍耍他。計策商量後,那些小混混便買些果盒酒禮來到菜園,對魯智深說:“聞知寺裡新來住持,我們街坊特來慶祝。”魯智深不知是計,便來到糞窖旁,眾小混混的頭領張三、李四拜倒在地,不肯起來,只等魯智深去扶他們,他們便依計行事。魯智深心裡疑忌:“這夥人不三不四,莫不是要耍我?我走上前去,讓他們看看我的功夫。”魯智深走上前不等他們靠近,就右腳飛起,一下把李四踢進糞窖去,張三正要逃走,魯智深又起左腳,把張三也踢進了糞窖。後面的混混看到這種情形,都嚇得目瞪口呆。

後來人們用“不三不四”來指不像這也不像那,不像樣子,不正派。在形容人時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 草菅人命

典出《漢書?賈誼傳》: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

西漢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賈誼深受漢文帝的信任,漢文帝賞識他的才學,要他擔任梁王劉揖的太傅。在這期間,賈誼上書漢文帝,寫了著名的《陳政事疏》,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並詳細地分析了教育太子的重要性。

賈誼寫道:“夏、殷、商三代之所以能夠長治久安,就是因為對太子的教育採用了正確的指導思想和教育方法。輔導皇子,教他讀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他怎樣做一個正直的人。而秦朝卻不是這樣,秦朝命趙高做胡亥的師父,趙高傳授給胡亥的是嚴刑酷獄,所學的不是殺頭割鼻子,就是滿門抄斬。所以,胡亥一當上皇帝,就亂殺人,看待殺人,就好像看待割茅草一樣,不當一回事。這難道只是胡亥的本性生來就壞嗎?不是的,他所以這樣,是趙高教導的那一套是違背情理的。”

後來,賈誼到梁國上任擔任太傅,悉心輔導梁王。他的這段精彩的論述就此留傳了下來,“草菅人命”後來常指統治者輕視人命,任意殺害。現在常指仗勢行兇,不顧別人死活,亦作“草芥人命”。

■ 草木皆兵

典出《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勍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東晉時,秦王苻堅親自率領九十萬大軍,去攻打晉國。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苻堅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裡。

可是,誰料到苻堅25萬先頭部隊的前鋒同晉軍首戰便被打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餘。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苻堅慌了手腳,他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連晉軍駐地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計程車兵,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接著,在淝水決戰中,秦軍被徹底擊潰,損失慘重,秦王苻堅自己受傷,弟弟苻融也陣亡了。苻堅倉皇而逃,他聽到風聲鳥聲也以為是敵人追兵又到了。

“草木皆兵”形容人在十分驚恐之時,稍微有些風吹草動,便緊張害怕得要命。現在,“草木皆兵”常用來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 朝三暮四

典出莊周《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人喜歡養猴子,大家都稱他為狙公。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能聽懂他的話。

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隻猴子四顆栗子。沒過多久,老人變貧窮了,所以他想減少猴子的食物,於是他就和猴子們商量說:“從今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你們三顆栗子,晚上給你們四顆栗子,可以嗎?”

猴子們聽了,一個個就開始吱吱大叫,好像非常不願意似的。老人一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那麼我早上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三顆,這樣該可以了吧?”

猴子們一聽,早上的栗子又由三個變成了四個,跟以前一樣,就高興地在地上翻滾起來。

“朝三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