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3 / 4)

四”原指使用騙術欺騙人。現在,作為一個成語,“朝三暮四”常比喻人的行為變化之快,也用來形容數目之多。

四字篇 第三章(1)

■ 車水馬龍

典出《後漢書?明德馬皇后紀》: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倉頭衣綠褠,領袖正白,顧視御者,不及遠矣。

漢光武帝的皇后馬氏知書識理,經常閱讀《春秋》《楚辭》等著作。漢章帝劉煌即位後,馬皇后被尊為皇太后。不久,一些大臣建議對皇太后的弟兄封爵。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關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規定,明確地反對這樣做,她說:“馬家的舅父,已經很富貴了。我身為太后,每天節衣縮食,讓左右的宮妃也儘量儉樸。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下邊做個樣子,讓外親見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們不但不好好反省,反而笑話我太儉省。前幾天我路過孃家住地濯龍園的門前,見從外面到舅舅家拜訪的,車子像流水那樣不停地駛去,馬匹來來往往就像是一條游龍。他們家的傭人,穿得整整齊齊,領和袖雪白,再看看我們的車上,比他們差遠了。他們只知道自己享受榮華富貴,根本不為國家憂愁,我怎麼能同意給他們加官進爵呢?”

現在,人們仍然用“車水馬龍”來形容車馬往來,絡繹不絕的場景。

■ 車載斗量

典出《三國志?吳志?吳主傳》:遣都尉趙諮使魏。”裴松之注引《吳書》:“如臣之比,車載斗量,不可勝數。

三國時吳國有一個人叫趙諮,他博學多識,同別人談論時反應敏捷,極有辯才。孫權當吳王后,把趙諮提拔為中大夫,有一次,吳王派他出使魏國。

曹丕輕視東吳,接見趙諮時態度傲慢地問道:“吳王孫權有學問嗎?他害怕魏國嗎?”趙諮回答道:“吳王擁有萬艘航行在江上的戰船,還有百萬披堅執銳的軍隊,任用賢能之人,刻意籌劃,勵精圖治。只要有空閒時間就博覽詩書、傳記、歷史,以充實自己。至於說到怕不怕,吳國擁有雄兵百萬,又有長江、漢水為天險,為什麼要害怕魏國呢?”趙諮一席從容的對答,使曹丕十分歎服,不得不改用比較恭敬的口氣問:“像先生這樣有才能的人,東吳有多少?” 趙諮答道:“聰明而有突出才能的,不下八、九十人,像我這樣的,那簡直是用車裝,用斗量,數也數不清!”

“車載斗量”指用車載,用斗量,形容數目許多,不足為奇。現在,“車載斗量”作為一個成語依然用來表示事物數量很多。

■ 乘龍快婿

典出《列仙傳》:簫史者,秦穆公時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鳳鳴,居數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台,夫婦止其上,不下數年。一旦,皆隨鳳凰飛去。故秦人為作鳳女祠於雍宮中,時有簫聲而已。

相傳春秋時代,秦穆公有個小女兒叫弄玉。弄玉公主聰穎絕倫,她經常一個人呆在深宮裡,品笛吹笙。

有一天夜裡,公主在月光下賞月,倚著欄杆吹起笙來。這時似是有一陣嫋嫋的仙樂,在和著公主的玉笙。一連幾夜,都是如此。穆公便派大將孟明根據公主所說的方向去尋訪吹簫的人。這個人原來是一個青年隱士,名叫蕭史。後來,蕭史和弄玉結成夫妻,從此蕭史就教弄玉吹簫學鳳的鳴聲。學了十幾年,弄玉吹出的簫聲就和真鳳凰的叫聲一樣,甚至把天上的鳳凰也引下來了,停在他們的屋子上。

一天晚上,奏完笙簫之後,蕭史對公主說:“我很懷念華山幽靜的生活。”公主也說:“這宮廷生涯,我壓根兒就厭煩,我願意與你去同享山野的清靜。”從此二人便隱居在華山的中峰之上。有一天,弄玉帶著玉笙乘上彩鳳,蕭史帶上玉簫跨上金龍,一時間龍鳳雙飛,升空而去。當時的人們便把蕭史稱為乘龍快婿。

四字篇 第三章(2)

現在,“乘龍快婿”作為一種褒義的說法,經常用來稱讚別人家的女婿,指別人家找到了一位才貌雙全的好女婿。

■ 出爾反爾

典出戰國?孟軻《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鄒國與魯國發生了衝突,鄒穆公對孟子說:“這次衝突,鄒國有三十三名官吏被殺,老百姓卻絲毫不為他們的死而難過,真是可恨!殺了他們吧,殺不了那麼多,不殺他們吧,他們眼睜睜地看著長官被殺,卻不出手營救,對這樣的百姓該怎麼辦呢?”

孟子對鄒穆公說:“這不能怪罪百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