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1 / 4)

小說:職業長青 作者:博搏

前言

7個習慣助你職業長青

人一旦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不能輕易走出去,生活中的這種現象就被稱為“路徑依賴”。

現代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準距離是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為什麼採用這個標準呢?原來,早期的鐵路是由建電車的人所設計的,而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正是電車所用的輪距標準。

那麼,電車的標準又是從哪裡來的呢?最先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所以電車的標準是沿用馬車的輪距標準。

馬車又為什麼要用這個輪距標準呢?英國馬路轍跡的寬度是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所以,如果馬車用其他輪距,它的輪子很快會在英國的老路上撞壞。

這些轍跡又是從何而來的呢?從古羅馬人那裡來的。因為整個歐洲,包括英國的長途老路都是由羅馬人為他的軍隊所鋪設的,而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正是羅馬戰車的寬度。任何其他輪寬的戰車在這些路上行駛的話,輪子的壽命都不會很長。

那麼,羅馬人為什麼以四英尺又八點五英寸為戰車的輪距寬度呢?原因很簡單,這是牽引一輛戰車的兩匹馬屁股的寬度。

馬屁股的影響還不止於此。

美國太空梭燃料箱兩旁設有兩個火箭推進器,由於推進器造好之後要用火車運送,路上又要透過一些隧道,而這些隧道的寬度只比火車軌道寬一點,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寬度便是由鐵軌的寬度所決定的。

由此我們可以說,兩千年前的兩匹馬屁股的寬度決定了美國太空梭火箭助推器的寬度。這個推論當然有些誇張了,不過,它的確揭示了一條影響深遠的定律——“路徑依賴”理論。

第一個使“路徑依賴”理論聲名遠播的是道格拉斯?諾思,由於用“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道格拉斯?諾思於1993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思認為,“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事物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這是因為,經濟生活與物理世界一樣,存在著報酬遞增和自我強化的機制。這種機制使人們一旦選擇走上某一路徑,就會在以後的發展中得到不斷的自我強化。

沿著既定的路徑,不管是經濟、政治,還是個人的選擇都可能進入良性迴圈的軌道,迅速最佳化;也可能順著原來錯誤的路徑往下滑,甚至被“鎖定”在某種無效率的狀態下而導致停滯。而這些選擇一旦進入鎖定狀態,想要脫身就會變得十分困難。

這裡所謂的“路徑依賴”理論大家並不陌生,實際上它不過是人們習以為常的“習慣”的另一種說法。

習慣是一種重複性的、通常表現為無意識的日常行為規律,它往往透過對某種行為的不斷重複而獲得;它的長期積累便形成了思維和性格的固定傾向,最終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起著支配作用。

人的意識分為潛、顯兩個層次。顯意識是你處於警醒狀態的知覺活動,而潛意識則在潛伏於可感知的顯意識之下,默默地發揮著無形的作用。人的意識猶如海上冰山,顯意識僅是露出的冰山一角,人類行為的許多奧妙,就存在於潛意識之中。學者們的研究指出,一個人的日常活動,90%已經透過不斷地重複某個動作,在潛意識中轉化為程式化的慣性。也就是說,不等你思考,它便自動運作了。這種自動運作的力量,即是習慣的力量。

毫無疑問,人就是一種習慣的動物。想想看,我們大多數的日常活動都只是習慣而已,從幾點鐘起床、怎麼洗澡刷牙、穿衣到讀報、吃早餐、駕車上班等,一天之內上演著幾百種習慣。

習慣不僅僅影響著個人生活,許多心理學家都一致認為,實際上正是習慣引導著整個社會結構的心理機制的改變。19世紀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說過:

“習慣就像一隻巨大的飛輪……正是它,使得那些從事最艱苦、最乏味職業的人們沒有拋棄自己的工作;也正是它,註定了我們每一個人都只能在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和最初選擇的範疇內與生活展開搏鬥,併為那些自己雖然並不認同,但卻別無他選的某種追求而付出最大的努力;還是它,把不同的社會階層清晰地區分開來……”

抽象地講,就是“行為積聚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個動作,一種行為,多次重複,就能進入人的潛意識,變成習慣性動作。人的知識積累、才能增長、極限突破等,都是習慣性行為不斷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書首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