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的結果。
成功人士之所以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根本上是因為他們得益於一套高效能的工作習慣,正是依賴於這些高效能的習慣路徑,他們在正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路也越走越寬。相反,大多數人之所以庸碌無為,也並非他們在工作中付出的努力不夠,毋寧說是無意中累積而成的低效能工作習慣抵消了他們的大部分努力。
如果說成功有什麼捷徑的話,那也一定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綜觀取得非凡業績的優秀職場人士,無一不是高效能習慣的“奴隸”;在一系列決定人生成就大小的習慣中,優秀員工的7個職業習慣佔據著尤其顯赫的位置。
習慣1:將職業當成第二信仰
習慣2:責任、忠誠、敬業——“三位一體”的工作精神
習慣3:融入團隊,創造卓越
習慣4:服從——執行的條件反射
習慣5:自動自發——創造性工作
習慣6。惜時如金、要事當先
習慣7:身體、心理、精神——職業長青的三駕馬車
本書教你如何在工作中養成辦事高效的習慣,內容涵括:以正確的工作態度、忠誠敬業的職業精神為特徵的觀念習慣;以有效的團隊合作、自律服從堅決執行的職場紀律為特徵的職業素養;以注重效能、自主創新為特徵的工作方法;以壓力調節、身心健康為特徵的職場輔助策略。
習慣的養成決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尤其是那些能將你導向成功的好習慣,在一定意義上有悖於好逸惡勞的人性弱點,需要你嚴格要求自己,循序漸進逐步改善。為此,本書精心設計了與每個習慣匹配的專門訓練,這些示範性的訓練為指引你一步步提升工作能力,改善工作質量,幫你實現從庸碌到卓越的質變。
當你養成了優秀員工的7個職業習慣,你就走上了職場的陽關大道,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表現不被重視,再也無須自責碌碌無為,迎接你的必將是職業長青的美好人生。
在工作中雕琢自己的人生價值
→愛因斯坦的信仰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不僅以其創立的相對論著稱於世,他一生所持守的道德信念值得每個人銘記在心;他在科學研究工作中所體現出來的崇高職業素養更是我們這些後來人應當學習的。下面這篇短文是愛因斯坦關於“我的信仰”所作的精闢闡述:
“我們這些終有一死的人的命運是多麼奇特呀!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只做一個短暫的逗留,目的何在,卻無所知,儘管有的自以為對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從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首先是為那樣一些人,他們的喜悅和健康關係著我們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後是為許多我們所不認識的人,他們的命運透過同情的紐帶把我們密切結合在一起。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著別人(包括活著的人和已死去的人)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我強烈地嚮往著儉樸的生活,並且時常為發覺自己佔有了同胞的過多勞動而難以忍受,我完全不相信人類會有那種在哲學意義上的自由。每一個人的行為,不僅受著外界的強迫,而且還要適應內心的必然。叔本華說:‘人能夠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這句話從我青年時代起,就對我是一個非常真實的啟示;在我自己和別人生活面臨困難的時候,它總是使我們得到安慰,並且永遠是寬容的泉源。這種體會可以寬大為懷地減輕那種容易使人氣餒的責任感,也可以防止我們過於嚴肅地對待自己和別人;它還會形成一種特別幽默的人生觀。
“要追究一個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義或目的,從客觀的觀點看來,我總覺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就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這一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
在“我的信仰”裡,愛因斯坦明確闡明瞭人是為勞動而生的,人只有把自己奉獻在工作中才是有意義的。動物按照本能生活,因而千萬年來依然是被自然命運所控制;人類發展出勞動(改造自然命運)的第二天性,世代累積因而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明,得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生存。
人既是個性存在也是社會存在,與此相對應,個人生活也具有雙重意義——你的工作不僅僅是為獲得一份不錯的薪水以維持家庭生活,你還是人類文明程序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