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部分(1 / 4)

小說:無上神兵 作者:雨來不躲

禮官手捧李煜剛剛寫成的第一道聖旨,站在天壇頂端,面對著底下無數人宣讀新皇旨意,朗朗清聲遠遠四處飄蕩,壇下無數百姓俱都屏氣凝神,靜聽新皇旨意。

新皇旨意,關乎眾生氣數,在此祭天大典上宣讀詔書,正是要昭告天下,大元王朝已成過去,而新朝卻剛剛開始!

第一道旨意方才讀罷,李煜第二道、第三道聖旨又緊接而來,禮官早就訓練有素,依舊面不紅、氣不喘接連將一道道聖旨唸了出來。

第一道聖旨,定國號、述正統,將國號定為大煌,大煌王朝得自道家,所以與前朝不同,皇帝詔書中自稱也必須帶上‘成道’二字!

大煌皇帝乃是道家皇帝,即便是李煜面對道家教主亦要以後輩自居,人間帝皇在道家教主面前不過是一名弟子,這尊卑之分萬萬不可混淆。

三教九流,道家獨尊,自此之後,興道事,佈道儀,行道禮,天下氣數盡在道門!

第二道聖旨,制年號,改姓氏,年號‘平治’意為太平之治,九洲歸楊,皇帝自也姓楊,以此為例,天下氣數若仍在道家,歷代皇帝必徇此例!

今年即為平治元年,時值新皇登基,天下賦稅盡免,九洲田丁人口以畝論稅,從今往後,無論農工商士,稅率三十稅一,永不加賦!

第三道聖旨,定皇號,尊祖廟,李煜改姓為楊,由李煜變成楊煜,大元李氏一族罷黜諸王、皇子,一應王子公主、前朝貴族皆成庶民,青冥楊氏已成皇族,楊煜即為煌太宗,而煌太祖卻正是迴轉崑崙的楊南!

楊南之父楊元為大煌曾祖皇帝,楊南之祖楊輔為始祖皇帝!楊煜以上,尊楊南、楊元、楊輔為三代先皇,在世的楊南就是太上皇帝!

通元昊天極穹至玄八字道家原有封號之外,楊煜別出心裁的為楊南加上了‘太上仙皇’四個封號!

通元昊天極穹至玄太上仙皇教主!

在人間便是太上皇帝,在世外便是通天教主!

簡稱起來,楊南此後便要稱太上通天教主!

楊煜這個皇位得自楊南,雖然握有全權,但根基終在道家教主身上,此時尊楊南為祖、恭稱太上,亦在情理之中。

第四道聖旨,封功臣,賞百官,長安一役中為逆軍士盡皆免罪,為正士卒人人有功,左鋒、胡忠、袁瀚、方達俱成國公,儒門宿老藍清為太師,新任儒門教主方玄為丞相,六部百官俱都封賞,連純王府舊屬謀士須宴等人也盡列百官之列,一時之間,公候如雲,貴官如雨,無人不賞、無人不喜。

……

九道聖旨,述盡大煌王朝休生養息、減賦安民、太平治世的國策,一時之間,壇上壇下,俱是震天高呼萬歲之聲。

新皇既賞舊臣,又施良政,這九道聖旨一下,壇下士民無不歡聲雷動。

不過,誰又曾知道,這種種國策俱出自楊南之手,新皇煌太宗楊煜的政略眼光哪裡及得上擁有前世記憶的楊南?

書寫好九道聖旨,蓋上皇帝玉璽,楊煜心滿意足的停下硃筆,回頭望著一臉漠然的螃蟹大將軍,笑道:“小皇這般安排,仙使可曾滿意?”

老螃淡淡一笑,道:“陛下乾綱獨斷,英明果決,小使怎敢多言?今日登基諸事,小使自會回去稟報小爺,小使還要回轉崑崙,陛下且收好這億萬金珠,以作國庫之用。”

‘教主果然算無遺策,居然連國庫之資也準備妥當……’

減賦免稅,天下大安,但新立的大煌王朝幾乎無錢可用,國庫若是無錢,拿什麼來犒賞功臣?拿什麼來安撫百姓?拿什麼來支付官員丁吏費用?

楊煜得了無數黃金,國庫之財富甲天下,心中滿是歡喜之際,老螃早就帶著道童騰起雲彩,自往天洲方向而去,留下新皇楊煜與在場無數官員、軍士、百姓暗藏心底的嗟嘆之聲……

平治元年,風和日麗。

渾江之水依舊黃白相間,濁浪滔滔。

天洲渾江之畔,楊南故地重遊,正將雷舟化為一艘大船,順水往崑崙山方向的尋仙府而去,昔日渾江一江水中每五百里就有一個水伯管治,如今江面一片平靜,沿江兩岸神廟俱無,沿途府縣各個城池中俱設真君廟,妖魔鬼怪在城中自由來去,與凡人相安無事,倒顯得極是太平。

一時間,人妖混雜,往來談笑,不見半點劍拔弩張、畏懼恐怖,倒是其樂融融,笑語歡聲。

楊南坐在船中,見到天洲今時不同往日的太平氣象,不禁對著倪彩呵呵笑道:“倪兄,我數十年前披髮前往崑崙求道之時,這沿江妖怪數不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