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參謀代表團團長約翰·迪爾元帥將英國方面的研究送交馬歇爾,極力主張不要在緬甸採取行動。
12月23日,史迪威將英軍的計劃以備忘錄的形式轉告何應欽、宋子文,由何宋轉呈蔣介石。英軍計劃,(1)以第14師進佔突兌,利用該地的飛機場,作為轟炸緬甸南部日軍機場的根據地,雨季到來後,以第14師固守突兌。(2)以第17及第23兩師由英帕爾經特迪攻卡萊姆,分兩路南進,集中攻打加列瓦,然後經岡高及梯林,南攻帕科庫,另以一部經坦模攻西塘,雨季來臨時固守更的宛河一線。英軍認為除了上述兩項戰鬥外,由於補給困難,不可能另有所為。在雨季,不能在更的宛河以東維持一支較大的部隊。英國海軍上將蘇馬維爾表示:由於沒有航空母艦,艦隊不能靠近緬甸海岸,進入日本陸基空軍活動範圍。這樣,就不能保證盟軍兩棲登陸攻佔仰光的制海制空權。'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戰爭時期》第二編《作戰經過》第3冊,第363~364頁。'英國的計劃表明,1942年在緬甸的行動只限於北緬一隅,大規模反攻要等到次年雨季後再作打算。
蔣介石知道了英國的計劃後大為不滿,12月28日,照會羅斯福,聲稱1942年春丘吉爾曾向太平洋各國保證,雨季結束後,皇家海軍在孟加拉灣將有8艘戰列艦,3艘航空母艦。現在只有驅逐艦和潛艇。再者,韋唯爾曾許諾以7個師投入軍事行動,現在瞭解到只使用3個師。中國軍隊已做好了準備,三月間即可出發,但除非皇家海軍隨時可以控制孟加拉灣,中國不能發動攻勢。羅斯福總統立即回信,力陳打通滇緬公路比收復整個緬甸更重要,並回答應儘早與英國討論重新打通滇緬公路,不致有可以避免的延遲。此後,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和英國聯合參謀代表團討論海軍問題,馬歇爾強調,必須利用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