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營,也只能透過維多利亞港海底下現時、有三條過海行車隧道,分別是1972年通車的香港海底隧道(紅矗�5姿淼潰��1989年通車的東區海底隧道,以及1997年通車的西區海底隧道。
槍會山只是地名而不是一座山,英文為Gun Club
Hill。槍會山軍營建1860年左右,早在九龍半島割讓之初,英軍已在附近一帶山丘駐紮。現存軍房建於1903年,軍營亦有小型炮臺,97年之後駐港部隊在這裡駐紮有駐港部隊的1個裝甲營。
而軍營側加建了駐港部隊醫院。
此刻作為全營先導的“前衛…3”型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車連,正以排為單位分別透過3條過海行車隧道和1條過海鐵路隧道,全速向香港島挺進。
“前衛…3”型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車是中國軍工系統在21世紀初推出的4款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車之一,一度曾成為中國各大陸軍集團軍近程防空火力網的熱門之選。
“前衛…3”型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車作為陸軍機動防空力量,採用輪式裝甲底盤,具有較強的防護能力,可伴隨裝甲部隊前出遂行防空任務,可與防空高炮配合作戰。把搜尋雷達與光電探測裝置整合在一輛車上,故也可作為一個獨立的作戰單元遂行防空任務。
但是在最終的招標/訂購中,“前衛…3”型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車卻意外的輸給了,有著中國“復仇者”之稱的“獵手…1”型高機動野戰防空系統。
這雖然出人意料,但卻也在情理之中。“前衛…3”型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車採用“前衛”系列單兵行動式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和“獵手…1”型相同,都是2組四聯裝,不同的是“前衛…3”型採用裸露式發射架發射。這一點上顯然較之採用帶有發射箱的“天燕…90”空空導彈的“獵手…1”型略遜一籌。
“前衛…3”型的作戰過程與“獵手…1”型大致類似,雖然“前衛…3”型可以依靠自身車載雷達搜尋20千米外的來襲目標;在指定大概的目標區域後,交由車載光電跟蹤裝置跟蹤目標;然後發射導彈攻擊目標。但在強調“大陸軍”配置的中國陸軍中,這一優勢並不明顯。
“前衛…3”型採用中國北方公司出產帶裝甲防護的4×4輪式底盤,是在“紅旗…7”6 X
6輪式底盤的基礎上簡化而成的,技術成熟、可靠性高,操縱系統智慧化程度高。具有兩棲作戰能力,具備在南方水網地形下的機動作戰能力,也可為渡海登陸部隊提供防空保障。
不過中國陸軍顯然要求選擇更小/更輕的底盤,如“獵手…1”型那樣的吉普車/高機動越野車等。
不過處於平衡的考量,中國陸軍還是採購了相當數量的“前衛…3”型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車,用於裝備部署於中國南部陸軍中精銳的獨立機械化步兵旅,或獨立步兵團。
此刻1個防空排的3輛“前衛…3”型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車正高速前往在維多利亞港海底燈火通明的西區海底隧道。
西區海底隧道簡稱西隧,是香港歷史上第3條過海行車隧道,是全港首條雙程3線行車的過海隧道和全港最大的海底隧道。隧道全長2公里,連線香港島的西營盤和九龍油麻地附近的西九龍填海區,是香港第1條雙程3線分隔沉管式隧道,並與機場鐵路的第三條過海鐵路隧道同時興建。
此刻香港特區政府已經宣佈了戒嚴令,香港警察已經封鎖了這條海底隧道的正常交通。在九龍出入口附設有20個繳費亭的收費廣場上,不等香港交通警察撤去路障,3輛“前衛…3”型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車便輕易的撞開脆弱的路障,進入隧道。
這個防空排將透過西區海底隧道進入香港島西部進行佈防,已攔截來襲的印度潛射巡航導彈。但就在防空導彈車行駛到隧道中段的時候,2輛日本“黑貓”運輸株式會社的廂式貨車突然迎面開來。不等駐港部隊的戰士們反應過來,2輛廂式貨車突然轉向,橫在路中間。側面的車廂猛的開啟,6支手提式“米尼米”M134
6管毫米機槍噴射出猛烈的彈雨。
“米尼米”M134
6管毫米機槍是眾多的採用加特林轉管原理槍械中最成功的傑作之一,其主要工作原理和結構都和成功應用於飛機和地面防空的加特林機炮相同。該槍藉助直流電機驅動六根槍管旋轉,依次進行輸彈入膛、閉鎖、擊發、退殼、拋殼等一系列動作,所以射速極高,可達每分鐘6000發。每秒鐘內在200米範圍內每間隔米便有一發彈頭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