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在緬甸軍政府的地位,2005年4月17日,流亡加拿大的撣族王子蘇坎帕(Sao Khan
Pha)突然宣佈撣邦獨立,自任總統,並要求其它國家政府承認撣邦獨立,還請求聯合國派維和部隊到撣邦,讓撣邦舉行民主選舉。但這個雄心壯志的王子,卻還沒來得及在西方社會擴充套件自己的影響力,就離奇的死在了自己位於美國西雅圖的豪華公館裡,即便他的身邊充斥著美國政府的保鏢,但在血流滿地的浴室裡,還是隻留下了他的無頭屍體。
雖然在吳瓦廖少將的生涯裡還要更多的傳奇,但是此刻在劉舒暢的面前,他還是顯得那麼的普通,甚至有些平庸。一舉一動都明確的顯達出他此刻在這個來自北京的記者面前的謙卑。這樣的表現多少讓劉舒暢有些受寵若驚。她甚至懷疑這個陌生的少將此刻並不是和她在漫步戰場,而是出席一次盛大的舞會。
吳瓦廖少將並不避諱談論他的國家。更不避諱談論他的血統。緬甸與中國毗鄰,兩國的共同邊界綿延2171公里。自古以來,兩國人民就組成商隊,跋山涉水,進行物物交換的貿易活動。由於古時兩國分界並不明確,雲南與八莫間的陸上貿易,導致了“山地中國人”(Mountain
Chinese)季節性地移居緬甸。這些中國人與後來從海路來的廣府人及福建人有所不同。
而首批定居緬甸的華人,據說是在幾個世紀前移入緬北克欽邦附近山區的玉石商人。他們是從雲南省移入。1861年,第一個廣東籍商人經新加坡來到緬甸曼德勒王朝古都。不過,大規模移民潮則是發生在1885年英國侵佔了整個緬甸,並把它併入成為印度的一個省後的事,其後,大規模華人透過海峽殖民地,由海路移民到緬甸。
緬甸的華人作為一個特殊種族集團,其對緬甸經濟的貢獻無意是巨大,華人利用自己的海外通商網路,幫助政府促銷農產品。50年代中,華人響應政府的號召,把進出口的大部分讓出來給緬甸人經營,自己從商業轉向工業,毫不誇張的說緬甸戰後的工業發展是由華僑完成的。
但是緬甸的華人雖然和東南亞其他國家的華人一樣那樣在經濟上扮演重要角色,更是也同樣沒有那麼多的政治抱負。在緬王時代,他們是純粹的商人,在英國殖民時代也是如此。只是由於在戰前殖民政府推行種族代議制,所以在仰光市議會里才會有一兩個華人代表。而在1948年緬甸獨立後,隨著政府推行國有化與本土化政策,華人不再享有政治地位。
而在1962年由奈溫將軍領導的軍人政權上臺後,華人的權力更受到了進一步的限制。所有華人創辦的學校及報紙都被迫關閉。緬甸華人大批的移居泰國、新加坡、澳洲與南加利福尼亞州。1982年,緬甸政府更透過了新公民權法,只有那些在第一次英緬戰爭(1824)爆發前在緬甸居住的家庭成員才能取得公民權,其他人只能申請特別外人登記卡。登記卡持有人可以居住在緬甸,但不能享有與土著同等的權利。許多華人乃花錢買公民權證書。至今沒有加入緬籍的華人不到10%
。
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華人當地各民族的通婚後生育的混血後裔卻在緬甸的經濟和政治領域日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頒佈一系列限制華人權力的奈溫(秀貌)將軍本人是混血華裔。其他還有還有革命委員會第二號人物兼國防軍副總參謀長昂季(陳天旺)、原緬甸總統山友(San
Yu)、奈溫政權的功臣礦業部長尼尼博士、###長陳友才等等。
“你安排吳瓦廖接近劉舒暢?這是為什麼?”當聽到林太平將自己在北安達曼群島為劉舒暢設下的陷阱,胡維風有些詫異的問道。“從第一次見到這個女孩子,我就有一種不好的預感。直覺告訴我,她那單純天真的外表可能只是一層偽裝。我們的人在北京調查過她的背景,但是到目前為止,所獲得的資料都不可靠。而且榮波抵達戰場的訊息已經洩露了。”林太平放下手中的茶杯,他的眼神之中開始蔓延出無邊的殺機。
第四十五章:硝煙近散(四)下
黃昏時分,布萊爾港以外的海面之上又響起了隆隆的炮聲,雖然其猛烈的程度並不亞於中國發起登陸之初所進行的火力準備。但是對於已經習慣了承受這樣猛烈轟擊的印度守軍而言,捱上一千發炮彈和一萬發炮彈對於他們而言,並沒有什麼不同。正如克里託布拉斯在《劍橋中古史》中曾經說的,“火炮決定了一切”。密集的火力準備已經宣告了長達一週的漫長島嶼攻殲戰即將落下帷幕。
此刻超過300門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