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有三分之一的兵力乘坐水面登陸舟艇進行平面登陸。
中國—東盟聯軍當然沒有美國人那樣的財大氣粗,在對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登陸作戰中,儘管中國—東盟各國軍隊都不遺餘力的調集各種型號的直升戰機以增強各兩棲登陸攻擊叢集的垂直登陸,不過在各登陸部隊的比例上,也僅有三分之一的部隊得以搭乘直升機進行突擊。
不過於在垂直登陸領域缺乏實踐的東盟軍隊相比,為了應對昔日無比複雜的臺海戰場,中國軍隊早已對大規模的投入武裝直升機群進行垂直登陸進行了全方位的探討和實踐。在介入印尼內戰的泗水突擊作戰中,中國陸軍航空突擊第171師—“捕蛇者”正是從加里曼島南部的前進基地出發,實施了一次成功的武裝直升機群跨海奔襲。
而在對中安達曼群島和南安達曼群島的攻堅戰中,由中國—東盟聯合艦隊所屬的各型兩棲登陸艦艇和由徵用商船改裝而成的“簡易直升機空母”上起飛的200架各型直升機各組成了3個團級規模的垂直登陸叢集越過印度軍隊各島的防禦正面,在其側後實施大規模機降。
實際上印度軍方群島要塞防禦司令部對中國—東盟方面可能實施的垂直登陸事先也作了充分的準備。戰前印度陸軍就對島內適宜實施直升機機降的平原、丘陵、機場地帶進行了重點的佈防。印度海軍准將拉維。
薩蒂亞相信由小口徑高炮、高射機槍、單兵肩射防空導彈組成的火力網足以摧毀任何來自低空的突擊力量,即將是在一些部隊難以展開的沼澤、森林和峽谷地帶,印度軍隊也不惜成本的佈設了大量俄製“旋律—20”型反直升機地雷。
經過電子沙盤的推演,拉維。
薩蒂亞認定這樣綿密的對空防禦體系足以抗擊中國軍隊3~4個營級規模的垂直登陸。中國人寄於厚望的直升機群將會成為一堆堆在登陸場內燃燒著的廢鐵。
中印兩軍在垂直登陸地域的第一場搏殺發生在中安達曼群島的伐木中心—長島的林場內。顯然中國登陸部隊早已透過空中偵察破悉了印度軍隊在平原地帶的反登陸陷阱。10架俄製米—171“河馬”型軍用運輸直升機,在3個由4架直…9G型武裝直升機組成的對地壓制中隊的掩護下,高速飛越長島外圍的地空火力陣地,突入了預設登陸地域。
擁有強大對地支援火力的直…9G型武裝直升機盤旋在長島的天空,機翼下方的火箭巢一次次的猛烈咆哮著,將密集的火箭彈幕傾洩在印度軍隊的防禦正面上。林場周遍的印度陸軍防禦陣地在一片火海之中燃燒著,各種防空武器的火力一度沉寂起來。
體型龐大的米—171型運輸直升機緩緩的降低著高度,這種來自俄羅斯的“空中河馬”一次可以運載一個步兵排—約30名左右全副武裝的登陸士兵。但就在它們盤旋在登陸場的上空開啟艙門,準備實施索降之際。原本一片死寂的林場中突然迸發出一聲聲奇異的“啪、啪”聲。這些沉悶的聲音,並不為年輕的中國士兵所熟悉,此刻沒有人意識到這是死神臨近的腳步聲。
一個個宛如足球大小的金屬個體被高速彈射到密佈著戰機的天空,在中國士兵或驚奇、或恐懼的視線下,凌空炸響,炙熱的破片變成鋒利的箭鏃,擊中了懸停在空中的直升機群。
於2003年第一次公開的俄製“旋律—20”型反直升機地雷,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個能用於實戰中攻擊直升機的地雷。這種外形宛如同恐怖的斑斕蜘蛛的武器,只有12公斤重,由感測器兼戰鬥部、指揮與控制系統兩大部分組成。
由俄羅斯軍工細心調製的感測器採用了模式識別技術,晶片裡儲存包括美國“阿帕奇”、俄羅斯米-24“雌鹿”等常見的武裝直升機的聲場特徵,可以根據音響分辨直升機種類,並在各種氣象條件下確定目標方位。
當感測器發現目標進入2000米範圍時,俄製“旋律—20”型反直升機地雷便開始自動識別和跟蹤目標,感測器將感測資料輸入地雷內部的指揮與控制系統,微型計算機將自動解算出最佳攔截點,當目標進入攔截點時,地雷立即點燃拋射彈藥,將致命的戰鬥部拋射至最高為200米的攔截空域啟用起爆。
儘管擁有不俗的裝甲防護,但是面對1700米/秒的高速爆破片。被擊中懸翼等敏感部件的米—171型運輸直升機在天空中宛如負傷的天鵝,旋轉著高速墜向地面,傷痕累累的駕駛艙們滿是鮮血的駕駛員努力控制戰機,機艙內戰士們緊緊的抓住手邊的保險帶等待著那致命的撞擊。
3架米—171型運輸直升機在俄製“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