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2 / 4)

小說:龍的力量-南海揚帆 作者:開了

能鐳射的攔截之下,仍不時有幾枚成功的穿越攔截火力,落在灘頭陣地上,但是對於追求火力密度的火箭炮而言,這樣的打擊顯然難以實現其原先的戰略目標。

自20世紀60年代現代鐳射技術問世以來,各國的軍工學者們便一直致力于軍用鐳射技術和將其作為武器戰場部署的可能性,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大陣營讀為此進行了鍥而不捨的努力。

但是,要將日趨成熟的鐳射技術運用在全新的武器系統上。各國的光學精英們無一例外的面臨著一系列技術上的挑戰:首先,需要研製出輸出功率或能量足夠大的鐳射器,其次,需要研製出能夠使鐳射束精確瞄準和跟蹤目標的系統,還要了解高能、大功率鐳射束在大氣中傳輸的特性,並找出解決影響鐳射束傳輸的辦法。最後需要研究鐳射與目標材料的相互作用機理,為設計鐳射武器提供技術層面的基礎。

雖然經過40多年來不屑努力,世界各軍事強國在解決這些技術難題的探索過程中,已在以大型基地為依託的戰略鐳射武器和小功率的單兵鐳射致盲槍、艦載鐳射眩目鏡等領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但一度被寄希望於在戰區前攔截敵方近程地對地導彈、火箭彈的“戰術高能鐳射武器”系統,卻遲遲無法進入實戰部署階段。

在“戰術高能鐳射武器”的研製領域,美國軍方無疑是世界範圍內的“先行者”。曾一度試圖在韓國、以色列和伊拉克等地區部署的美國陸軍“鸚鵡螺”型鐳射反火箭系統,便是由著名的美國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負責研製,由美國和以色列聯合研製的“機動戰術高能鐳射專案”的氟化氘化學鐳射系統發展而來。

這個簡易的高能鐳射炮由氟化氘化學鐳射器、雷達、鐳射束定向器、火控系統等組成,分別安裝在幾輛車上,可以在地面機動,氟化氘鐳射器功率為40萬瓦,發射孔徑米,能對付10公里內的戰術飛行目標。一旦發現目標,幾秒鐘內就可將其擊毀。強鐳射武器的鐳射以光束傳播,命中率極高,鐳射束質量近於零,幾乎無後坐力,因而能迅速轉移火力,在短時間內攔截多個目標。因而能迅速轉移火力,在短時間內攔截多個目標。缺點是隨著射程增大,鐳射束髮散角增大,功率密度下降,毀傷效果降低,惡劣環境對其影響也很大。

雖然在1996年~2004年間,“鸚鵡螺”型鐳射反火箭系統在美國內陸白沙導彈靶場,曾多次成功的攔截了來襲的火箭彈和迫擊炮彈,但要將其真正的運用於實戰,美國陸軍卻依然有著眾多的顧慮。“戰術高能鐳射武器”最大的毛病是系統複雜、準備時間長。

以“鸚鵡螺”型鐳射反火箭系統為例,這種鐳射炮的發射裝置雖然一再經過整合和縮小,但其配套系統光是用於運載雷達和燃料等裝置的大型卡車就需6輛左右。在發射之前還需要4名技術人員花費6個小時除錯之後才能投入使用。如果運用伊拉克戰場之上,“鸚鵡螺”型鐳射反火箭系統還沒組裝完畢,進行火力突襲的反美武裝早已打完走人了。

與許多常規武器的研製工作相反,中國軍方的鐳射武器研究卻走在世界的前列。這一看似不可思議局面的產生,卻實際上正是有賴於中國國防長期以來所面臨的巨大威脅和落後的狀況。在缺乏現代化防空體系的建國初期,共和國遼闊的天空僅能依靠少量的薩姆…2型地對空導彈實施防禦。在國內工業基礎薄弱,短時間內不可能有大的改觀的客觀條件下,在元件器和基礎技術研究方面水準僅略次於美國的鐳射技術卻為中國的本土防空和戰略反導帶來一線生機。

在聶榮臻等老一輩革命者的支援下,1964年中國科學院便組建了鐳射專業研究所—上海光機所,主攻高功率、大能量的強鐳射器研究工作。1974年王大珩率團出訪美、加透露了大陸國產強鐳射裝置已打出了中子的訊息,令美國軍方大為震驚。1986年上光所更建成命名為“神光”輸出功率超過1012瓦的強脈衝鐳射試驗裝置。使中國的鐳射武器系統從試驗室第一次走向了戰場。

在戰略鐳射武器的研究層面上,中、美、俄等國的發展方向大致相當,均是強化大型中紅外線化學鐳射發射裝置的反衛星空間打擊能力和戰略反導能力。不過海、空、陸三軍戰術鐳射武器的研製方面,中美兩國卻有著不同的發展方向。美國的空軍YAL…1A機載鐳射發射裝置體積龐大,主要被裝載在於類似於波音747的大型飛機之上,用於摧毀大氣層再入階段的彈道導彈目標。而中國機載鐳射武器的研製方向卻是近程鐳射防禦系統,可以廣泛裝載於中型、重型戰鬥機之上,用於摧毀空對空導彈和戰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