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核動力攻擊潛艇的,但是迎接他們的卻是由“長纓…1”型遠端反潛導彈上攜帶的中國海軍最新型“魚…9”型反潛魚雷。
應該說遭遇遠端反潛導彈的攻擊本在印度海軍潛艇部隊的計算之中,但是根據對中國海軍反潛能力的情報和世界各國海戰的實際經驗,印度海軍的大多數官兵都認定這種威脅並不可怕。理由是現有火箭推進技術雖然可將魚雷送到數百千米以外,所以火箭助推的反潛導彈可以成為遠端反潛武器。但問題的關鍵在於聲納作用距離有限,與遠端攻擊並不配套,無法構成獨立的遠端反潛系統,這樣遠射程的優勢就得不到發揮。
對於這種情況,國際上通用的解決方法是—當攻擊遠端目標時,水面艦艇必須與反潛直升機配合作戰。反潛直升機對目標定位後就在目標上空懸停,然後發射平臺用防空火控系統向直升機發射非導引的遠端反潛導彈,然後由直升機作一些微小機動,待導彈到達目標區上空後,向其發出設雷指令。雖然戰術資料鏈的發展令這種“間接瞄準射擊法”顯得顯得過時。但是仍然需要反潛直升機用吊放聲納或聲納浮標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
所以當中國海軍在此刻無法有效使用反潛直升機的前提下,印度海軍的常規潛艇指揮官多少有些有恃無恐。目前國內外裝備的空投反潛魚雷和自導深彈在作戰使用時,一旦空投入水,完全靠魚雷或深彈自身的聲納和電腦來探測目標並進行分析,由於聲納的探測範圍和魚雷電腦訊號處理能力的限制,一旦遇上潛艇的水聲對抗,常常會被假目標迷惑,或失去目標,導致潛艇逃脫,反潛失敗。
但是他們卻忽略了戰爭之神的創造力,當中國海軍使用“長纓…1”型遠端反潛導彈以“魚…9”型反潛魚雷作為戰鬥部時,在導彈之後均已加裝通訊浮標後,當導彈到達大致的目標區域之時,魚雷藉助著降落傘慢慢降下落入水中,入水時降落傘自動與魚雷斷開,但是通訊浮標卻將被留在海面之上。反潛魚雷入水後,可以透過光纖,將自己探測到的目標訊號傳給通訊浮標,通訊浮標再以無線電的方式將資訊同步傳送到反潛飛機或反潛艦艇上,透過這些反潛平臺強大的電腦分析後,再將真目標的資訊透過通訊浮標傳回攻擊魚雷,控制其對真目標發起攻擊,擊毀潛艇。不過大多數時候,印度海軍的常規動力潛艇連水聲對抗都來不及全面展開,就已經被高速襲來的“魚…9”型反潛魚雷擊中,在劇烈的爆炸聲中無助的墜入海底。
“看來你們要擊沉的麻煩,快要把你們擊沉了!”在“阿庫拉”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K…152“海豹”號的指揮艙內,隨著“阿庫拉”級上的俄製“鼠叫”低/中頻型主/被動搜尋跟蹤聲納上顯現出一艘艘印度海軍常規潛艇最後的絕唱。一直被印度海軍士兵用黑洞洞的槍口指住胸口的俄羅斯海軍退役中校馬科。拉米烏斯冷笑著面對著顯然有些走投無路的印度海軍中校薩克胡亞。
“潛艇不是坦克,集中的數量越多你距離你的目標就可能越遠。”面對著手持古老的斯太令L2A3型9毫米衝鋒槍的印度水兵,馬科。拉米烏斯微笑著從自己的座位上站起。“如果此刻我要收回這艘核潛艇的指揮權,相信您不會有太多的意見吧!我親愛的學員!”滿頭白髮的馬科。拉米烏斯取下自己的軍帽,旁若無人的走回到了指揮台前。
“獵殺航母戰鬥群的第一個要訣就是—永遠不要多艇突入。”這是馬科。拉米烏斯對自己面前這位陌生的印度海軍中校教授了他的第一課。航母戰鬥群一般都擁有強大的綜合反潛能力。如果“阿庫拉”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採用多艇突破的戰術,獲勝的機率往往不是增加而是相反的減少了。因為潛艇與潛艇之間最困難的就是互相協同。越多的艦艇就意味著更為複雜的協同工作。如果協調不好往往只會導致己方兵力的過早暴露,從而增大突防的難度。
潛艇的生命力在於隱蔽,參與突防的任務的潛艇越多反而越容易暴露。“潛艇是刺客,你見過大群的刺客在街上招搖過市嗎?”馬科。拉米烏斯一邊向薩克胡亞講解著自己對潛艇戰的理解,一邊不斷以指揮者的角度向印度海軍的潛艇兵們下達各種命令,不斷讓自己的潛艇向更深的深度下潛。“我們需要下潛到接近海底的深度,在這一帶慢慢地繞圈子。”已經在潛艇上工作了30個年頭的馬科。拉米烏斯比誰都瞭解自己的戰艦,更瞭解此刻戰場上危險的局勢。
俄製攻擊性核潛艇採用昂貴的鈦合金製造殼體的成功經驗是世界公認的,由於鈦合金具有更好的延展性。可以承受更大的水下壓力,而且重量較輕,無磁性,磁性水雷和反潛戰機上的磁異常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