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男爵戰爭
法律是有了,可是如何實施呢?現在有法可依,還應該有法必依。為使國王甘受法律約束,一個二十五名成員組成的委員會將依據《大憲章》監督國王的行為。如果國王“越軌”,幹出格的事,委員會有權號召全國人民群起而攻之,可以採取一切措施,扣押處理國王也是允許的。
不論貴族的初衷如何,《大憲章》裡的條款是任何一箇中世紀君主都無法接受的,在無地王約翰眼裡,這簡直犯上到了極點。
無地王約翰表面上簽署《大憲章》,但他絕不會允許臣子踐踏自己的權力。
【第一次男爵戰爭】
野心勃勃的無地王約翰以英諾森三世為後盾,逮到機會就進行顛覆《大憲章》的活動。
他的無良之舉導致國內大亂,內戰再一次上演,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第一次男爵戰爭”(First Barons' War;1215—1217年)。
有意思的是,這場戰爭因《大憲章》而起,卻逐漸演化成爭奪英格蘭王位的王朝戰爭。
面對無地王約翰的頻頻攻勢,造反男爵有些招架不住,但他們很快就找到有力支援——獅子路易(Louis the Lion)——法國國王腓力二世的兒子及王位繼承人。
獅子路易贊助造反男爵不少騎士,幫他們打內戰。造反男爵還是覺得不夠勁兒,請求獅子路易率軍到英格蘭參戰。
腓力二世對英格蘭的情況相當瞭解,他勸說兒子不要輕舉妄動,看看形勢再說。獅子路易性格倔強,根本不聽老爸勸告,執意親赴英格蘭。
1216年5月,英格蘭的邊防守軍發現海天相接之處出現片片帆影。第二天,在獅子路易指揮下,法軍在肯特的沿海地區登陸。
無地王約翰大驚失色,他放棄首都倫敦,南逃到溫徹斯特(Winchester)。在造反男爵和倫敦市民的熱烈歡迎下,獅子路易在大教堂宣佈自己為英格蘭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