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開始瘋狂工作。
圍城五個月,摩訶末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軍隊不能聚集在一座城堡,軍隊不能掌握在一名將領手裡。
陷入絕望的訛答剌最終被蒙古大軍突破。驚慌失措的海兒汗發揮靈長類動物的本能,爬在官邸房頂上向殺神附體的蒙古士兵亂扔瓦片,這是一種學名叫狗急跳牆的生理反應,你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海兒汗的下場十分可悲,你不是貪財嗎?那就讓你永遠滿目白銀。成吉思汗命人把滾燙的銀水灌進海兒汗的眼睛,在冒出一陣令人作嘔的肉皮氣味,發出撕心裂肺的哭喊聲之後,陰間又多了一個貪財鬼。
海兒汗的死實在微不足道,這是他應得的,可憐全城百姓被這傢伙連累,慘遭屠戮,僥倖活下來的都當了蒙古人的奴隸。
這不是這場戰爭裡唯一的屠城,以後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大迂迴】
在後面的節目裡,成吉思汗將向子孫後代展示一套全新玩法——大迂迴。
成吉思汗的下一個目標是花剌子模首都撒馬爾罕,他派哲別(Jebe)率領一小隊人馬南下,切斷摩訶末逃走之路;二子察合臺(Chaghatai)和三子窩闊臺(&;Ouml;gedei)率領所部留在訛答剌,進行正面威懾和佯攻;自己帶領四子拖雷(Tolui)以及五萬人馬向西偷襲不花剌(Bukhara;今烏茲別克的布哈拉)。
不花剌乃當時中亞的大城市,地處東西要道咽喉,是撒馬爾罕的西方屏障,只要攻陷不花剌,撒馬爾罕便門戶洞開。
這是名副其實的大迂迴戰術;“大迂迴”中的“大”字明確告訴我們,前往不花剌的道路遙遠漫長。
使用這種戰術主要目的是給身處後方、防守懈怠的敵人造成兵從天降的錯覺,打他們個措手不及,這需要足夠的冒險精神。
長途行軍很難隱蔽部隊行蹤,動向一旦被敵人察覺,後路很可能被切斷,到時候兩頭受氣,恐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故而,一般在杳無人煙的地區使用大迂迴戰術,這樣,敵人的探馬很難發現部隊行跡。
中國歷史上,除成吉思汗外,還有一員名將是大迂迴戰術的專家,他就是在千里不聞雞鳴的大草原迂迴痛擊匈奴的霍去病。
成吉思汗要橫穿的是吃人的克孜勒庫姆沙漠,面對的挑戰遠超過霍去病十倍,這在很多軍事家眼裡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膽大心細的成吉思汗卻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為了不迷路、不渴死、不被太陽曬成木乃伊,蒙古軍沿途抓了很多當地人,在這些嚮導指引下一直沿綠洲行進。
大迂迴戰術獲得圓滿成功,蒙古大軍如從天降,突然出現在不花剌城外。蒙古人從花剌子模東面發起進攻,怎麼會跑到西面?守軍在城破的時候也沒弄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軍事家們把這次大迂迴列入戰爭史上最成功的突襲戰之列。
守軍拒絕投降後,蒙古大軍發起晝夜猛攻。不花剌城牆堅固高大也受不了攻城武器連續不斷的咆哮,這些玩意兒不僅給城牆造成致命破壞,更在嚴重瓦解守軍士氣,看到那地動山搖之勢,誰不害怕。守軍企圖在第三天突圍逃走,結果以兩萬士兵喪生為代價放棄了妄想。
在強大的攻勢面前,你不低頭也得低頭。翌日,城裡派出*教教長及名門貴族到成吉思汗的御營乞降。
然而,四百名康裡騎兵堅守內城拒不投降,成吉思汗下令繼續用投石機懲罰內城那些不識時務的傢伙。激戰一、兩日後,內城被毀,四百守軍無一生還。大洗劫又開始了,熊熊烈火將不花剌大部分城區化為烏有。沒參加抵抗的年輕人被編入蒙古軍中,藝術家和手工業者被送回蒙古大草原。
在處決城裡的死硬分子時,成吉思汗把他們聚集到大清真寺前,朗聲宣佈自己是神派來懲罰花剌子模人罪孽的枷鎖。成吉思汗“上帝之鞭”的綽號也由此而來。(前蘇聯東方學家巴托爾德(Barto1d,1869—1930年)認為成吉思汗這場長書連播式的演講只是個傳說)
不花剌陷落,蒙古大軍切斷了撒馬爾罕和玉龍傑赤之間的交通,花剌子模立時陷入癱瘓狀態。
【圍攻撒馬爾罕】
1220年3月,成吉思汗率領的迂迴軍隊湧到撒馬爾罕城下,窩闊臺和察合臺在夷平訛答剌以後也率部趕來,合兵一處的蒙古軍發起猛烈進攻。
攻城武器像以往一樣不停地喊著勞動號子,大石塊、長弩箭流星趕月一般衝向城頭,蒙古士兵在城外熱鬧而有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