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壞人查理在熱鍋上打轉轉的時候,好訊息傳來,三級會議拒不接受喪權辱國的條約,憤怒的查理五世也決意與英格蘭戰鬥到底。
壞人查理重新審視自己四面楚歌的困境,為今之計只有與查理五世聯盟才是上上之策,這是保住自己地盤的唯一方法。恰巧,查理五世也是這麼想的,和壞人查理的矛盾那是人民內部的,英格蘭才是他們的共同敵人。
8月,兩個死對頭本著互利互惠的想法坐到談判桌前。壞人查理表示自己除了履行對國家的義務以外什麼都不要。這可是個巨大犧牲,也許在表態的時候,壞人查理的心一直在流血。
對法國政府失去耐性的愛德華三世揮軍征討法國,查理五世的焦土政策和寒冷的冬季卻讓愛德華三世的御駕親征以失敗而告終。
1360年5月8日,沒能透過戰爭獲得更多砝碼的愛德華三世與好人約翰簽訂《佈雷提格尼條約》(Treaty of Brétigny)。
好人約翰割讓阿基坦的大片領土,承認英格蘭對加來的統治權,還答應交付鉅額贖金;愛德華三世也作出巨大讓步,他放棄對都蘭、安茹、緬因、布列塔尼和弗蘭德的領地要求,更重要的是,他宣佈不再覬覦法國王位。至此,百年戰爭的第一階段結束,換來難得的九年和平。
幾個月後,好人約翰與壞人查理達成諒解,好人約翰原諒壞人查理的所有罪孽,恢復了他的所有權利和財產。相應的,壞人查理重新向法國王室宣誓效忠。
好人約翰把兩個兒子和一批貴族抵押在英格蘭,自己回國籌集贖金。兩年後,一個兒子逃回法國,頗有宋襄公氣質的好人約翰非但沒對兒子噓寒問暖,反而大罵他不守誠信。一根筋的好人約翰竟然主動返回英格蘭,繼續當人質,贖金不籌齊寡人誓死不走。
1364年,沒等到贖金湊齊的好人約翰死在監獄的總統套間裡,王位由查理五世(Charles V; 1364—1380年在位)繼承。
【奧萊戰役】
前文說過,百戰戰爭的一個看點就是大和平態勢下的區域性戰爭,那個惹麻煩的布列塔尼繼承權戰爭還在沒完沒了地繼續著,一時也沒消停過。
爭奪公爵之位的兩方大家還有印象嗎?一位是依靠英格蘭的約翰,另一位是法國王室的金枝玉葉查理。
1364年9月29日,決定公爵之位歸屬的“奧萊戰役”(Battle of Auray)打響。
查理率領法軍增援奧萊(Auray),約翰在英軍支援下放棄圍攻奧萊,轉而與查理對峙。查理不聽伯爵伯蘭特&;#8226;杜&;#8226;格斯克林(Bertrand du Guesclin)的勸告,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向約翰展開攻擊。
約翰和查理都想致對方於死地,結束這場漫長殘酷的戰爭,因此不足一萬人的戰場上血腥場面不絕於眼前。在這場大絞殺中,約翰和查理不約而同地下達了相同的命令:一概不抓俘虜,投降的統統處理掉,他們是累贅!
經過殊死搏殺,查理的兩翼支撐不住,潰敗逃走。混亂間,一支長矛將查理挑翻在地,一名士兵搶步上前,一刀將之劈死。
格斯克林奮戰得異常英勇,長矛斷了,佩劍也折了,手裡所有武器全部報廢,最後被迫向約翰投降。後來,查理五世花十萬銀子把格斯克林贖了出來。事實證明,這筆錢花得真值,格斯克林將在收復法國領土的戰鬥中做出巨大貢獻。
奧萊戰役結束了布列塔尼繼承權戰爭,查理五世承認約翰為正牌公爵。為回應查理五世,約翰宣誓向法國王室效忠。儘管法國支援的查理兵敗身亡,但法國王室卻成了最大贏家,約翰的贊助商愛德華三世算是當了冤大頭,竹籃打水一場空。
【卡斯蒂利亞內戰】
大的*在法國銷聲匿跡,小的衝突還在不時上演,一些慣匪藉助《佈雷提格尼條約》大撈一把,四處侵吞法國土地。
雄心壯志的查理五世把恢復法國版圖提到日程表上,所有工作中的第一步就是消滅那些為非作歹的慣匪。
查理五世採用大禹治水的方法,沒有派兵*慣匪,而是忽悠他們發動十字軍,想借異教徒之手弄死他們。只可惜慣匪燒殺搶掠的臭名聲早已人人皆知,所謂的十字軍途徑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 法國東北部城市)時,市民堅決反對他們穿城而過,查理五世“轉嫁矛盾”的辦法沒有成功。
不過這沒有難倒高智商的查理五世,他又想出一個好主意——讓慣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