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王朝的藝術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哈倫和查理曼的親密接觸在*教和基督教之間從來沒有過,相比之下,同為基督教兄弟的拜占庭卻受到查理曼的冷遇。
在倆人的密切磋商下,基督徒到耶路撒冷朝聖這個問題變得不再是問題,成了理所應當的。
【愚蠢之舉】
在繼承者問題上,哥哥儘管多吃幾年奶,也未必有資格當最高領導。*人實行子以母貴的方式,只要母親出身高貴,兒子在繼承權上就佔有優勢。
哈倫有兩個兒子,長子麥蒙,次子阿明。這兩個兒子可太讓哈倫操心了,哥倆脾氣不對付,都想當哈里發。
從出身上來說,老二阿明更佔優勢,因為他媽是曼蘇爾的孫女;老大麥蒙就不行了,他媽只是個卑微的波斯女奴,就因為長得不錯,侍寢的時候懷上龍種,這才提高了地位,但怎麼也比不上金枝玉葉的曼蘇爾的孫女,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沒法比。
所以,哈倫決定讓阿明接自己的班。
這下問題出來了,麥蒙怎麼辦?弟弟當哈里發,他心裡肯定不痛快。手心手背都是肉,哈倫也不想虧待老大。
於是乎,哈倫做了一個最愚蠢的決定,這個決定讓他一世英名毀於一旦,這個決定導致了*帝國的內戰,也讓阿拔斯王朝走向衰落。
什麼決定呢?我接著往下講。
哈倫多次教育倆兒子要互敬互愛,都是一個親爹生的,你們要把帝國發揚廣大,哥哥要愛護弟弟,弟弟要尊敬哥哥,不要鬧窩裡鬥,但是效果很不理想。
權力的魅力實在太大了,為了權力很多人連親爹老子都能殺,更別說不是一個娘生的兄弟了。
哈倫很失望,看來得想個別的辦法。他挑了個好日子,齋戒沐浴一番,叫上倆兒子長途跋涉到麥加朝拜。
在清真寺做完禮拜,哈倫宣佈自己的決定:
一、 阿明擔任下一屆哈里發,麥蒙出任呼羅珊總督,管理帝國的東部,有自治權。
二、 阿明死後,麥蒙的孩子可以繼承哈里發的位置,麥蒙的孩子死後,由阿明的後代接任,兄弟倆的後代交替出任哈里發。
哥倆很不情願地簽字畫押,這份傳位詔書被放在麥加儲存起來。
哈倫認為白紙黑字,又是當著真主安拉的“面兒”起的誓,哥倆不敢違約,事實證明了哥倆都是不怕神的主兒。
哈倫的想法是好的,實行起來就很不合理了,這就像在國內設立了一個有實力的藩王,中國有很多朝代都因為削藩鬧得國無寧日,漢景帝的七國之亂、康熙定三藩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既然讓阿明當最高領導,就別再把權力分給麥蒙了,這樣搞豈不是讓麥蒙有資本和阿明叫板嘛,麥蒙就像阿明身邊的定時炸彈,隨時都會“轟隆”。
哈倫死後,給兒子留下一個金幣堆積如山的國庫,可是這並沒能阻止阿拔斯王朝衰落的腳步。
【禍起蕭牆】
阿明(Al…Amin;809—813年在位)在巴格達出任阿拔斯王朝的第六任哈里發。麥蒙一步三回頭地到呼羅珊首府木鹿(Marv)當土皇帝。
哥倆都憋著一股勁,就像當年查理曼和他弟弟那樣。
身邊的近臣紛紛慫恿他倆,阿明的宰相鼓動阿明把帝國東部的權力收回中央,麥蒙的宰相則吹風讓麥蒙篡奪哈里發之位。
哥倆對著幹並不意味著戰爭馬上就會爆發,歷史上的任何一場戰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正所謂“上戰伐謀”,在武鬥之前都會有文鬥做鋪墊。
首先施展謀略的是阿明的智囊團,他們挑撥麥蒙的財政大臣,忽悠他反對麥蒙。這位財政大臣也很聽忽悠,點頭同意了。
緊接著,他們又給阿明支招,阿明下達了一道詔令,命麥蒙放棄哈里發繼承權,改由阿明的兒子做“皇太子”。
麥蒙火冒三丈,同時他又發現阿明的勢力竟然伸到自己身邊,財政大臣都被他們策反了。一怒之下,麥蒙更換財政大臣,把阿明的詔令扔到一邊。
發現文鬥不行,一些大臣便慫恿阿明武鬥,起兵*麥蒙。
阿明其實也想哥哥早日從地球上蒸發掉,可是他有顧慮——就是那份傳位詔書,有了它,就沒有出兵的理由。
智囊團就是智囊團,有人出主意了,其實很好辦嘛,把它拿過來燒了不就完了嗎?
阿明一想,是這麼個理兒哈。他迫不及待地派人從麥加把傳位詔書拿到巴格達,一把火燒成飛灰。
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