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認為這樣做就死無對證,可是他錯了,用不了多久他就會知道這樣做是完全錯誤的。
在出兵之前,阿明的手下派了很多間諜,想混入呼羅珊,挑唆當地人造反。麥蒙的邊關將領相當精幹,發現這些從西部來的人不地道,沒讓他們入境。
沒辦法了,只有直接出兵。
“阿拔斯內戰”拉開序幕。
阿明派將領阿里率軍進攻呼羅珊,矛頭直指賴伊(Rayy,今伊朗的臘季)。
賴伊位於扎格羅斯山脈(Zagros)和厄爾布林士山脈(Elburz)之間,是防守呼羅珊的關鍵要塞。
麥蒙派波斯貴族出身的塔希爾(Tahir)指揮軍隊,抵擋入侵者。
阿里的軍隊足有五萬,而且裝備精良;塔希爾只有一萬人馬,裝備相對落後。但是塔希爾也有優勢,那就是他麾下絕大部分都是騎兵,而阿里的軍隊以步兵為主。
塔希爾率先一步抵*伊,他擔心固守城池會使被圍困的居民產生騷亂,便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率軍沿大路往巴格達方向前進,與敵軍迎面而行。
阿里派使者和塔希爾談判,讓他識相點,別玩兒火。塔希爾不卑不亢,提醒阿里說,是阿明先發飆燒燬了傳位詔書。
阿里原來是呼羅珊總督,很不情願地把位置讓給麥蒙,他一直對呼羅珊不死心,所以談判破裂。
811年5月1日,“賴伊戰役”打響。
七百人的小型攻擊被弓箭手擊退後,塔希爾集中兵力攻擊阿里的中央部隊。
這一招很有效,騎兵閃電般衝到阿里近前,弓騎兵一輪狂射,阿里成了刺蝟。這一仗打得乾脆又利索。
不論是馬上長矛兵還是弓騎兵,少量騎兵可以擊敗大規模步兵,這標誌著穆斯林大規模步兵作戰時代的結束。賴伊戰役是這一時期穆斯林軍事戰術的轉折點。
——研究穆斯林歷史的著名學者休&;#8226;肯尼迪(Hugh N。 Kennedy)博士
【攻陷巴格達】
塔希爾認識到自己雖然兵少,但是完全可以抑制敵人的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