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2 / 4)

小說:中世紀千年史話 作者:兩塊

身上。小瓦把匈雅提的忠言拋到九霄雲外,率領五百波蘭騎士衝向奧斯曼軍中央,妄圖生擒穆拉德二世。

禁衛軍可不是擺設,小瓦衝進敵陣沒舞把兩下就被團團包圍,死於非命。小瓦既是拼命三郎,又是短命二郎。雖然他很神勇,但死得挺不值。土耳其人把小瓦脖子上的半斤八兩砍下來,插在杆子上炫耀武功。

小瓦一死,波蘭騎士群龍無首,很快便被禁衛軍擊潰。

匈雅提返回中央陣地,得知主上陣亡的訊息後,瘋狂地殺向敵陣,爭搶小瓦的無頭屍。然而,匈雅提很快便意識到,他所能做的只有組織殘部撤退。

被俘虜十字軍不是被殺就是當了奴隸。有位老哥在監獄裡一蹲就是十六年,後來有位吟遊詩人詩興大發,以此為元素創作了一首飽含辛酸但又膾炙人口的詩歌。

瓦爾納戰役以奧斯曼帝國的決定性勝利而告終。十字軍損失一萬一千人,奧斯曼軍同樣損失慘重,陣亡約兩萬(另有八千之說),致使奧斯曼帝國暫時無法挺進中歐。

小瓦的屍體最終也沒能找到,今天的波蘭和保加利亞都有小瓦的墳墓,但只是“衣冠冢”。瓦爾納市裡有個公園,園子裡除了一座緬懷勇而無謀的小瓦的紀念碑外,還建有紀念館,裡面陳列著當年用過的武器裝備。

【短暫的攝政】

小瓦慘死後,只知玩鬧的遺腹子拉迪斯勞斯登上匈牙利王位。為避免國家進入無政府狀態,匈雅提被推舉為攝政。

在教皇尼古拉斯五世(Pope Nicholas V)感召下,匈雅提再一次投入到轟轟烈烈反奧斯曼行動中。然而,命運之神似乎已經拋棄了他。

1448年10月17日,在“第二次科索沃會戰”(Second Battle of Kosovo)中,他與穆拉德二世再度兩雄相遇。

在這場歷時三天的戰鬥中,覬覦匈牙利王位的瓦拉幾亞親王臨陣倒戈,前來增援的阿爾巴尼亞軍遭遇攔截,致使匈雅提再次惜敗沙場。不過對奧斯曼軍來說,這又是一場皮洛克式勝利。

兩年後,匈雅提遭政敵詆譭,被指欲意謀朝篡位。為緩和國內日益動盪的局勢,匈雅提被迫放棄攝政之位,離開匈牙利。

後來,匈雅提返回祖國。遺腹子拉迪斯勞斯授予他伯爵頭銜、大將軍之職。此後,匈雅提一直戰鬥在反侵略的第一線,成功阻止了奧斯曼帝國向匈牙利的擴張。

【斯坎德培——亞歷山大大帝轉世】

瓦爾納戰役後,反奧斯曼勢力無法發動進一步行動,巴爾幹局勢盡在奧斯曼帝國掌握之中。

穆拉德二世回過頭來照顧咄咄逼人的東方各勢力,相繼擊敗帖木兒帝國、嘎勒莽王朝。

1449年,穆拉德二世再度殺入歐洲,深入阿爾巴尼亞,由此引出穆拉德二世一生中的第三大勁敵——斯坎德培(Skanderbeg)。

斯坎德培是阿爾巴尼亞的民族英雄,人稱“阿爾巴尼亞之龍”(Dragon of Albania)。他同匈雅提一樣,都是反奧斯曼侵略的傑出代表。

斯坎德培的爸爸是阿爾巴尼亞早期反對“雷電”巴耶塞特一世入侵的領主之一。阿爾巴尼亞只是地球上的彈丸小國,培爸的反抗如螳臂當車,最後被迫臣服奧斯曼帝國。每年進貢不說,斯坎德培和三個兄弟也被迫來到蘇丹王宮,過起寄人籬下的人質生活。

在此期間,斯坎德培皈依了*教,在亞德里亞堡的軍事學校裡學習。

後來,他加入奧斯曼軍服役。在歐洲和小亞細亞,他帶領奧斯曼軍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希臘人、塞爾維亞人、匈牙利人無不敗在他的戰斧之下。

斯坎德培由此成為奧斯曼帝國最優秀的指揮官之一。“斯坎德培”其實是他的頭銜,意為“阿爾巴尼亞的亞歷山大”,表彰他戰功卓著,軍事才賦堪比亞歷山大大帝。

穆拉德二世對斯坎德培欣賞有加,欽點他指揮五千騎兵征服了小亞細亞的龐大領土。

然而,斯坎德培的內心世界和他的表現完全相反,別看他給土耳其人使勁賣命,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阿爾巴尼亞人。他一直在尋機反抗,為讓祖國免受異族蹂躪暗地努力著。

終於,他苦等的機會來了。就在匈雅提第一次遠征,攻陷尼斯的時候(1443年),他率領奧斯曼軍裡的三百阿爾巴尼亞人轉變陣營,這就是歐洲版的“蝗協軍”起義。

他巧施妙計,偽造穆拉德二世寫給克魯亞總督的書信,聲稱蘇丹任命他接管克魯亞(Kruja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