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3 / 4)

小說:中世紀千年史話 作者:兩塊

)。總督不知是計,稀裡糊塗地捲鋪蓋捲走人。計取克魯亞後,斯坎德培放棄*教,迴歸本宗,發誓要為祖國和家人報仇雪恨。

他在克魯亞升起雙頭鷹旗幟,這既是他的家徽,也是拜占庭的象徵。今天,阿爾巴尼亞仍使用這面繪有雙頭鷹的國旗。

起義的第二年,在斯坎德培努力下,阿爾巴尼亞各地親王齊集一堂,斯坎德培無可爭議地成為領頭羊。

阿爾巴尼亞人齊心協力,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反侵略的熱情空前高漲。在眾人支援下,斯坎德培大修要塞,並根據人少地寡的國情,組織起一支流動性防禦軍隊。他利用阿爾巴尼亞多山的特點,往往以少勝多,運用游擊戰讓奧斯曼軍屢吃敗仗,損兵折將。

威尼斯覬覦阿爾巴尼亞國土,與奧斯曼帝國發動聯合入侵。斯坎德培雖然腹背受敵,但他還是成功化解了危機,迫使威尼斯簽訂和約(1448年)。

隨後,斯坎德培率軍支援匈雅提發起的第二次科索沃會戰。由於半路遭到攔截,斯坎德培未能按期抵達戰場,致使匈雅提惜敗科索沃。

1450年,十萬奧斯曼精銳(包括六萬騎兵)在穆拉德二世率領下兵圍克魯亞。

自奧斯曼軍再度入侵以來(1449年),一系列失敗讓阿爾巴尼亞人計程車氣沉到海底。

如何才能提高人民的信心呢?斯坎德培還是很有辦法滴。他找來一群修道士,教其如此這般。

不久,神職人員看到天使掠過阿爾巴尼亞上空的好兆頭在全國傳揚開來,就連斯坎德培本人也拿著大喇叭沖天狂喊:“老子遇到著名的聖喬治啦,他交給老子一把火焰劍,授命老子‘消滅真正宗教的敵人’。”

當奧斯曼軍浩浩蕩蕩殺向克魯亞時,阿爾巴尼亞人的戰鬥力呼呼直飈。

【八千破十萬】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赤壁之戰、官渡之戰、金馬刺戰役、克雷西戰役、阿金庫特戰役,數不勝數,可是雙方軍隊比例懸殊的卻鳳毛麟角。

你聽說過八千人大破十萬眾的戰役嗎?沒聽說過的話,那就看看下面介紹的歐洲歷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克魯亞之圍”(Siege of Kruja)吧。它絕對是軍事史上神說中的神話。

斯坎德培究竟靠著什麼本領化腐朽為神奇的呢?

一、克魯亞要塞城堡修建在地勢陡峭的山頂,城裡糧草充足,可支援十六個月之久。易守難攻的克魯亞要塞起到吸引敵軍注意力的作用。

二、克魯亞周圍山高林密,是個藏伏兵、打游擊的好去處。在克魯亞被圍之前,斯坎德培留四千人駐守要塞,自己帶八千人馬(兩千步兵,六千騎兵)轉移到附近深山裡。運用正確的游擊戰術是斯坎德培能夠抵抗十萬敵兵的另一個先決條件。正如古人曾經雲過的“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貌似是古人說的吧,呵呵。

三、克魯亞守將弗雷納(Vrana)是斯坎德培的近臣,對老大忠心耿耿。用人得當是斯坎德培成功的第三大原因。

5月14日,奧斯曼軍兵圍克魯亞。穆拉德二世搬出十門火炮,炮轟要塞。奧斯曼軍的火炮質量不高,每門每天只能發射兩到三次,而且精度挺差,對屹立於山頂的克魯亞作用極其有限。

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執著的土耳其人終於在四天後給城牆敲開一道缺口。奧斯曼軍蜂擁殺向缺口,守軍憑藉山勢成功擊退敵人,並贏得修補城牆的寶貴時間。

穆拉德二世對駐紮深山的斯坎德培很不放心,他不斷派偵察隊在山區偵查搜尋,做到以防萬一。斯坎德培也很清楚,只有不停襲擾,克魯亞才有一線生機。

黃昏時分,斯坎德培設法偷襲了奧斯曼軍營地,斬殺幾百土耳其人,繳獲並摧毀奧斯曼軍的補給。當時的戰鬥相當激烈,斯坎德培差點喪命當場,他的盾牌都被打成“殘垣斷壁”。

保護營地的同時,奧斯曼軍仍堅持不懈地炮轟克魯亞。險峻的山勢成為克魯亞的天然屏障,蜂擁而至的奧斯曼軍企圖用長矛戳開城門,在守軍嚴密防守下,土耳其人的屍體在城下堆成小山,奧斯曼軍不敵被迫撤走。

在隨後的兩天裡,心急如焚的穆拉德二世召開作戰會議。議題是嚴守營地、以防偷襲。最後,穆拉德二世決定讓穆罕默德二世率領一彪人馬防守營地。

過了幾天,五百阿爾巴尼亞騎兵向奧斯曼軍營地發起再次襲擊。這次偷襲只是聲東擊西,斯坎德培所部在奧斯曼軍營地周圍運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切入,揮出一記重拳,殺土耳其人個猝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