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1 / 4)

小說:帝國崛起 作者:風格1

就要出現了。但是,劉裕卻沒有乘勝追擊,而是一心一意想著篡位。劉裕的北伐,只是為了自己代晉自立獵取聲望而已。劉裕遂成為千百年以來人們所腹誹不斷的人物。

而南北朝時期有志於統一中國的前秦皇帝苻堅,雖然在淝水之戰中失敗,在撤軍途中又被部將所殺,但作為失敗的英雄依然博得後世的尊重和欽佩。其原因就在於他把追求國家的統一、結束分裂局面當作自己畢生的理想。

其他如後周世宗柴榮、宋太祖趙匡胤這些追求“大一統”而未能成功的人,也同樣得到了人們的肯定,贏得了人們的口碑。因為他們心懷“大一統”的信念,並勇敢地去實踐這種理想,只是因為種種原因,或出師未捷身先死,或時不我與,最後沒有成功,仍然能得到人們的尊重,因為他們都曾在實現大一統的過程中嘗試過、付出過。

對完成了大一統的帝王或開疆拓土的帝王,如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帝、隋文帝、唐太祖、元世祖、明成祖和清聖祖等,無不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千古英雄,史書也不吝譽詞。相反,對於那些阻擾、破壞和不積極推動“大一統”步伐的人物,歷史都會給予無情的鞭撻,將其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似乎也不能洩其憤。這方面典型的歷史事例,如南宋高宗趙構與秦檜,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力主北伐、收復中原的抗金名將岳飛,阻擾國家的統一,成為千古罪人,被歷史唾罵。而畢生推動統一的岳飛,因此被冠以民族英雄,受到萬古敬仰;還有鄭成功與鄭經父子,鄭成功抗清復明,順應時勢,雖敗猶榮,仍被贊為民族英雄。而鄭經在國家統一的大趨勢下,昧於時事,企圖“於版圖疆域之外別立乾坤”,走分裂之路,因而成為欺祖叛國的罪人。由對鄭氏父子兩人的不同評價,可看清中國的“大一統”觀念在國人心中的地位。民族的大義,就是稱量個人道德與品格的衡器,任何人含糊不得。 txt小說上傳分享

序:在千年的永恆與輝煌背後(5)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儘管史學界對中國歷史程序中的分裂與統一的時間及其標準還存在較大的分歧,但普遍的共識卻是:統一始終是中國歷史的發展主流,即使是在割據分裂的狀態下,如南北朝、宋遼金等,民心也是渴望統一的。中華民族大一統的理念從來就不曾泯滅過,華夏文化認同和共主中原成為分裂時期追求大一統的不變理念。當年楊堅之所以能很快結束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除了他的英武、陳朝的腐敗外,統一實乃大勢所趨。晉朝郭璞曾經有過預言:“江東分王三百年,復與中國合”,這信念就像一股強心劑,使隋軍文武,皆懷必克之信心,江河兩岸,百姓翹首以待。

這就是儒家文化的韌性和魅力,它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模式,有學者稱中國兩千多年大一統思想的最大遺產就是中國人崇尚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安定的精神,它構成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認為:就中國人來說,幾千年來,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億萬民眾,從政治文化上團結起來。他們顯示出這種在政治、文化上統一的本領,具有無與倫比的成功經驗。

中國五千年曆史文化的深厚積澱,形成了中華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基礎和強國意識,它具有強烈的文化認同和歸屬感,也由此促成了中華民族長期以來形散而神不散的大融合的格局與氣派。深厚的中國歷史文化,成為維繫國家統一和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精神紐帶。

中華民族追求大一統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不斷融合、共同發展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的親和力、向心力、聚合力不斷增強的歷史。尤其是在近代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情況下,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紐帶作用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和充分的發揮,經受住了考驗。中華民族終於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並以強國的姿態、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巨人般邁向未來的步伐贏得世界的尊敬。

三 再鑄輝煌

大一統之後,往往伴隨著盛世的出現。

中國傳統社會幾個著名的盛世,如西漢的“文景之治”、東漢的“光武中興”、隋朝的“開皇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明朝的“永宣之治”和清朝的“康乾盛世”等,無一不是在版圖確定的前提下出現的。因此,歷史的經驗表明,國家的統一是實現民族富強、經濟繁榮的保障。

傳統中的盛世大多集中出現在某個統一王朝建立的初期或前期。這是因為,新王朝的建立者目睹或參與了推翻舊王朝的戰爭,痛感民力不可欺,民心不可違,如劉邦、劉秀、李世民、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