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2 / 4)

瓷白色的“金蛋”價格接近2元人民幣1個,而市場上1斤雞蛋不過元左右。

這種原產於美國的海蘭白雞蛋正是甲流疫苗的關鍵原材料之一。這些母雞每天的任務就是和公雞在一起製造“受過精”的雞蛋。這些雞蛋會被放進一個溫度適宜的恆溫恆溼箱裡。到了第5天,會有養雞場的專業人員在燈光下透視——這是第一關,專業的術語叫“照檢”,只有透過照檢的雞蛋才會被特殊的運輸車從養雞場送到疫苗生產工廠,不過不能超過10天。按照規定,製作甲流疫苗的蛋必須在第9到11天裡接受由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甲流毒株。

2。培養並繁殖病毒

這些蛋到了疫苗工廠後還要經歷第二關:又一次嚴格的照檢。透過檢驗的雞蛋按照個頭大小被分為大、中、小三個等級,36個一組被分別放置在�6×6�的特製托盤上,在幾個小時後用針孔一樣粗細的探頭刺入並植入毒株,此後兩三天內,病毒就會在雞蛋裡快速繁殖。

一般來講,用針孔注入毒株的蛋將在第3天成為一個可以提取病毒液的蛋——生成雞胚,事實上受精的雞蛋其實就是要給病毒提供一個營養豐富的生長環境,小雞生長的羊水就是甲流病毒繁殖的地方。

接著,工作人員要準時將蛋殼中的羊水提取出來,裡面就是病毒收穫液。如果火候過了,到了第16天,那就再也生不成雞胚了,而是成了人們平時吃的毛雞蛋。

在提取病毒收穫液的時候,同樣是機器動手“削殼”——用一種刀片削去雞蛋的頂部,根據雞蛋的大小來調整手指粗的針管的高低,讓這些機器針管儘量探到雞蛋底部將小雞的“羊水”(更專業的名字叫“尿囊液”)全部抽取出來,就是甲流病毒和帶有病毒抗體的病毒液。

3。高溫殺死病毒

之後蛋中的小雞和蛋殼就完成了全部使命。它們將被裝入一種特製的3立方米的“大鍋”中,在121度高溫高壓中“烹飪”15分鐘。等到它們再出來時,已經變成了沒有任何病毒的“雞蛋羹”,甲流病毒在120多度的高溫下被全部殺死。由於怕這些“雞蛋羹”被非法之徒當做食品流入市場,因此會由相關的簽約合作企業將其運走,製成飼料。

而那些病毒液被提取出來之後,再加入滅活劑,將病原殺死,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但仍保留病毒的抗原性。再經過純化、裂解等一系列過程,疫苗就基本形成了。從將病毒注射入雞胚,到生產出疫苗,大約需要45天時間。

在很大程度上,製造甲流疫苗的瓶頸來自雞蛋。能否提供合格雞胚的蛋比較剛性,有供蛋週期的限制。 。。

你不知道的疫苗製造過程與風險(2)

收穫的病毒需要滅活和純化,最終就得到了高純度的疫苗原液。疫苗原液經過配比,加入適量的緩衝液後進入到分包裝車間,就成了疫苗成品。

脊髓灰質炎疫苗的生產過程

第一種有效的脊髓灰質炎疫苗,是匹茲堡大學的約納斯·沙克在1952年研發完成的,這種疫苗被稱為“去活化脊髓灰質炎疫苗(IPV)”,又稱“沙克疫苗”,是利用3種血清型的致病性病毒株研發的。這些病毒首先培養於一種稱為綠猴腎細胞的猴子腎臟組織中,之後再以甲醛溶液處理使其失去活性。

口服沙賓疫苗中所含的減毒性病毒有可能再度轉變,成為帶有致病性的病毒。因此而生的病毒被稱為“疫苗衍生脊髓灰質炎病毒(VDPV)”,產生症狀與一般外源性的脊髓灰質炎無法區分。

1960年,一些用來製備疫苗的恆河猴腎臟細胞中發現了SV40病毒。這種病毒也是因此而發現的,是一種存在於自然界,可感染猴子,也可使齧齒類動物生出腫瘤的病毒。

SV40存在於一些使用於1954~1962年間的IPV庫存中。根據估計,可能有1000萬~3000萬名美國人接受了含有SV40的疫苗。而後來的分析也顯示,蘇聯、日本、中國和部分非洲地區,也曾使用含有SV40的疫苗。

SV40病毒是否與人類癌症有關,目前尚無一致結論。

疫苗及其他生物技術對人類的三重風險

一般而言,人類在使用科學技術的時候會遇到三重風險:

第一重風險,是技術上的風險。

首先,在生產過程中,疫苗可能被毒株培養基中的其他病毒所汙染。人類所認識的病毒,只佔病毒總數的極小一部分,毒株培養基中很可能含有我們不知道的病毒,這樣的案例曾經發生過。

其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