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3 / 4)

小說:精神現象學 作者:鼕鼕

動,正如它所放棄的概念是它自己的概念一樣。——開端的那種自在的東西,作為否定性,真正說來同樣是中介性的東西;因而,它現在把自己設定為它真正是的那樣,而否定的東西則是每一方為了對方而有的規定性,並且自在地是自我揚棄著的東西。對立雙方的一方是在自身記憶體在,亦即在它的個別性存在對普遍性的不等同性,另一方是在自身記憶體在的抽象的普遍性對自我的不等同性;前一方聽任它的自為存在消亡,並且外在化自己,自己承認自己'的侷限性';後一方放棄它的抽象普遍性的堅硬性,並從而聽任它的無生命的自我和它的不動搖的普遍性消亡;於是,前一方透過作為本質的普遍性環節補充了自己,後一方透過作為自我的普遍性補充了自己。透過行動的這種運動,精神——精神之所以是精神,只是由於它在那裡存在著,由於它把它的定在提升為思想並從而提升為絕對的樹立對立面的活動,並且從這種樹立對立面的活動中回覆自身,而這種回覆正就是透過這種樹立對立面的活動和在這種活動本身中進行的——就作為知識的純粹的普遍性(這種知識就是自我意識),作為自我意識(這個自我意識就是知識的簡單的統一性)而出現了。

因此,在宗教裡曾經是內容或者是表象他物的一種形式的東西,在這裡就是自我自己的行動,正由於概念在起著結合作用,所以內容就是自我自己的行動;因為這個概念,正如我們看到的那樣,就是知道自我在自身內的行動即是一切本質性和一切特定存在的知識,就是關於這個主體即是實體的知識,和關於實體即是這種對於主體的行動的知識的知識。——我們在這裡所增加的東西,一方面,只是把各個個別的環節集合起來,這些環節中的每一個就其原則來說都表現著整個精神的生命;另一方面,是在概念的形式中把概念堅持下去,其實概念的內容應該說早已在上述各個環節中被揭露了,而概念本身應該說早已出現在一種意識形態的形式中了。

'二、科學即對自我自身的概念式的理解'

這個最後的精神形態——這個精神賦予它的完全而真實的內容以自我的形式,從而就同時實現了它的概念,並且它在這個實現化過程裡仍然保持在它的概念之中——就是絕對知識;絕對知識是在精神形態中認識著它自己的精神,換言之,是'精神對精神自身的'概念式的知識。真理在這裡不僅自在地完全等同於確定性,而且也具有自身確定性的形態,或者說,真理是在它的特定存在中,這就是說,它是在自己知道自己本身的形式下成為能知的精神的物件。真理是這樣的內容,這內容在宗教中還不等同於它的確定性。可是,當內容獲得了自我的形態時,它就等同於它的確定性了。由於這樣,本質自身,即概念,就成為特定存在的要素,或者,對於意識具有物件性的形式。在這種特定存在的要素中顯現在意識面前的精神,或者在這裡換個說法也是一樣的:意識在這種要素中產生出來的精神,就是科學。

因此,這種知識的本性、各個環節和運動已經表明它就是自我意識的純粹的自為存在;這種知識就是我,就是這個我,而不是別的我,但它同時直接地是中介了的或被揚棄了的普遍的我。——這個我具有一個內容,它把這個內容同自己區別開;因為它就是純粹的否定性或自己分裂為二的活動;它就是意識。這個內容在其差別中本身就是我,因為內容是自身揚棄的運動,或者,是那和我同一的純粹否定性。我在作為有差別的內容中返回到自身;而內容只是由於我在它的異在裡就是在它自己那裡,才得到概念式的把握。這個內容,更確定地說來,無非就是剛才說過的運動本身;因為內容就是貫穿自身而且是作為精神而自為地貫穿自身的精神,所以如此,是由於,內容在其物件性中就具有概念的形態。

至於說到這個概念的特定存在,那末,科學是不會在精神達到關於自己的這種意識以前,出現在時間和現實中的。作為知道它是什麼精神,只有在精神完成了它的工作以後才會存在,而且除去在它完成它的工作的地方以外,也絕不會在別的地方存在的,它的這個工作就是:克服它的不完善的形態,促使它自己意識到它自己的本質的形態,並這樣地使它的自我意識和它的意識相調和。——自在自為地存在著的精神,就它在它的各個環節中是有差別的而言,就是自為存在著的知識,就是一般的概念式知識,這樣的概念式知識本身還沒有達到實體,換言之,它本身還不是絕對知識。

實際上,認知著的實體先於其形式或概念形態就在那裡存在著。因為實體是還沒有發展的自在存在,或者說,是在還沒有展開其運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