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4 / 4)

布過濾以後再煮,有相通之處。

海邊製鹽,大元族人是用海邊岩石上的天然淺石坑曬鹽,方法是簡單了,但沒有過濾,也受天氣和石坑大小限制,產量有限,質量也差。

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是得有較大規模的“坑”,也就是後世的鹽田。二是像上次一樣,用鍋煮。

鹽田我沒調查過是怎麼樣做的,但在距離海邊不遠的地方挖一方田還是比較好辦的事情,至於效果怎麼樣,就有待實踐檢驗了。

煮也是必行的辦法之一,在鹽田工藝沒有完善之前,煮是最省事的辦法。這就要求土土他們得多做幾口大一點的鍋。

這樣一些工作靠木駝的騎兵們傳達是不夠的。我得親自跑一趟大元城了。

路過貿易城的時候,忍不住回家住了幾天,梓樺鬧著要帶元方到太昊去,我勸梅梅先不著急,要等到太昊城有點規模以後再過去。

看得出來,梅梅有點不高興了。

沒法子,那邊的條件還是差了一些。

在大元神廟住了一晚,天明祭過祖神以後,60名騎兵們帶著我和木恩,還有土土和他的幾口比較大的陶鍋到了海邊。

這地方我已經有好幾年沒有來過了。還是那個山洞,讓我想起了木青,回去之前,一定要到木青墳前祭奠一次——我在心裡提醒自己。

“海濱別墅”已經是大元海鹽工業的生產基地,不再像當年隔半個月才來制一次海鹽,而是有了“常住人口”了。

洞中的族人看到規模如此之大的騎兵隊伍。都嚇了一跳,從洞中跑出來看熱鬧,待看到族長也在,忙跪了下去。

我讓族人們立即將幾口鍋架起來。用洞中的木桶挑來海水倒入鍋中。

這時多數族人都猜到我要煮海鹽了。

但這一次用的工藝要複雜一點,不僅是煮幹而已。

第一鍋海水煮到只剩一小半時我就叫人“釜底抽薪”了,第二鍋則直接煮幹。第三鍋是煮到一半又加入海水繼續煮,反覆多次。

結果,第一鍋冷卻後逐漸析出了白色的鹽晶粒,但量很少,和上一次我用地方法一樣;第二鍋很快得到了較多的海鹽,但和曬出來的鹽一樣,雜質較多。不過這也足以讓族人一陣歡呼,畢竟比他們曬鹽快得多了。

第三鍋裡面,鹽的數量更多,而且比較純地鹽和雜質是相對分開的。鹽在面上,雜質沉了底,煮幹以後可以比較容易地將鹽和雜質分開。

比較了一下,最後一種比較可行,這一點其他的族人也看出來了。

不用我交待,七八口鍋都架了起來,所有地族人都忙開了。挑水的挑水,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